聽障人生的無障征途
? 聽障人群待業狀態普遍,究其原因,溝通是頗為突出的障礙。報告顯示,崗位對聽力、對口語有要求,成為聽障人士求職失敗的兩大主要原因,分別有49%、40%的受訪者選擇。
? 聽力與溝通的障礙,還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就業歧視。值得注意的是,有49%的受訪聽障人士提出曾遭受過職場歧視或面試歧視。
“不耐煩”,飯飯(化名)用手語說道,這是她求職過程中常遇到的面試官態度。
她從北京聯合大學畢業不久。在此前的許多面試中,即便她提前告知面試官自己的特殊情況,也會遭遇這種“對待”。飯飯認為情有可原,但也感到無奈。
雖然面試官會通過文字提問,但是提出問題后,他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回應——與其相對而坐的飯飯,不能以口語作答。
“打字給那邊看,要等,面試官一般不喜歡這個?!睘榱藴p少對方的等待時間,飯飯總會盡可能簡潔地回復,縱使如此,速度也難以比肩口語。
障礙
屢屢碰壁之后,飯飯最終還是在公益組織的幫助下,來到上海成為一名修圖師。
關于聽障人士就業之難,來自安徽省六安市的陳習蘋,比本科學歷的飯飯體會更為強烈。她今年40歲,主要依靠手語溝通,未曾受過系統教育,也沒有過除務農之外的工作經驗。一次去工廠求職碰壁的經歷讓她不知所措。
飯飯和陳習蘋因聽障遭遇求職困境的經歷并非個案,這也可以在南方周末、vivo和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下簡稱“聽基會”)共同發布的《聽障人群就業調研報告》(下簡稱“報告”)找到數據支撐。
報告顯示,在1411位受訪聽障人士中,也只有61%目前有工作(含自主創業),還存在11%曾工作過但是目前失業,17%從未工作過(學生群體僅占1%),11%一直在家務農。
“要促進殘障人群就業,對殘障人群的就業現狀和痛點必須洞察清楚?!眻蟾骈_篇的一句話道出了調研的初衷。
結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和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我國聽障群體人數已經接近3000萬。2016年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北大人口研究所等14家機構在吉林、廣東、陜西和甘肅開展的全國聽力障礙調查顯示,我國聽力障礙現患率為16.49%。
如此廣泛的群體,讓聽障人群就業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奥犝先巳菏I率高于健全人,待業狀態較普遍?!眻蟾婵偨Y了這一群體的就業狀態。
究其原因,溝通是頗為突出的障礙。報告顯示,崗位對聽力、對口語有要求,成為聽障人士求職失敗的兩大主要原因,分別有49%、40%的受訪者選擇。
“用人單位知道我是聽障人士,給了我面試機會,但是面試之后溝通還是不行?!憋堬執岬阶约旱慕洑v。
“有些企業更愿意招肢體殘疾人士,因為方便溝通?!绷硪晃粊碜陨钲诘穆犝匣颊邆涫芾_,“他們不太愿意多花點時間去溝通……”
即使找到工作,溝通也是聽障人士公認的職場最大難題。特別是與同事、上下級之間和顧客之間的溝通。座談會顯示,多數被訪者有過在開會時難以參與討論的經歷。有過咖啡師經歷的Danny(化名),也會遇到知道他是聽障人士但不愿意打字溝通的客戶。
聽力與溝通的障礙,還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就業歧視。值得注意的是,有49%的受訪聽障人士提出曾遭受過職場歧視或面試歧視。
即便阿祥(化名)能夠借助助聽器、結合口語與旁人溝通,在離開上一家公司后,也曾有過半年的空窗期,“工作不好找”。
六安一位在工廠工作的被訪者表示,因為說話吐字不清,工友慢慢地就不愿意與他溝通交流。有些工人甚至會私下議論他的聽障問題。工作沒做好時,工友的眼神和肢體動作會讓他感覺不舒服。
“面對面溝通還能通過手勢等一知半解,如果同事站在聽障人士的背后,他們(聽障人士)可能完全不知道身后發生了什么?!币晃还鎻臉I者就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做了總結,部分人會因為溝通不便而在工作中排斥聽障人士。
不僅如此,聽障帶來的獲知信息的渠道缺乏,使得聽障人群普遍對未來求職感到迷茫。報告數據顯示,有21%的受訪聽障人士從未求職過,兩大主要原因為“不知道自己可以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和“不知道該去哪里找工作”,比例分別達到45%和40%。
在南方周末、vivo和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發起拍攝的公益紀錄片《無聲的青春》中,三名聽障青年年齡相仿,有著高中或本科的學歷,卻無一例外在畢業時對就業和未來發展感到迷茫。
11月20日,聽障學生在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水吧教室里上奶茶制作課(圖片來源:新華社)
訴求
聽障人群的就業面臨著雙重局限。一方面,向聽障人群開放的工作崗位少,另一方面,基于聽障人群開展的特殊教育專業少,“兩個池子都小,相交的共同區域就更小了?!鄙虾W剷?,一名多年從事聽障服務的手語老師如是說。
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21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達881.6萬人,新增殘疾人就業人數每年保持在30萬人以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仍有800余萬就業年齡段持證殘疾人未實現就業。
大量的就業需求與較少的崗位供應和專業教育產生矛盾。
“就業的范圍太小了,如果多一些培訓,可以把范圍擴大一點?!北粏柕阶钚枰裁礃拥木蜆I幫扶活動時,阿祥感嘆。
這是大部分殘障人士的共同訴求。報告顯示,65%的聽障人士提出需要提供就業相關的技能培訓。62%的受訪聽障人士希望能完善立法,以促進企業招聘更多的聽障員工。
事實上,他們的訴求正在被回應。2021年7月23日,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中,將促進、優化殘障人士就業列為重點任務之一,提出要幫扶城鄉殘障人士就業創業,幫助這一群體通過生產勞動過上更好、更有尊嚴的生活。
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再次強調實施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出以殘疾人職業能力評估結果為依據,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鼓勵用人單位參與培訓體系建設,引導職業院校積極開發面向殘疾人的就業創業培訓項目,分類開展精準培訓。
在此背景下,一項圍繞人工智能的AI標注師職業技能培訓面向聽障青年開放。
AI標注師是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廣泛應用產生的新興職業,是指使用智能訓練軟件,在人工智能產品實際使用過程中進行數據庫管理、算法參數設置、人機交互設計、性能測試跟蹤及其他輔助作業的人員。他們讓AI更“懂”人、通“人”性,更好地為人民服務。2020年2月,AI標注師被正式定義為“人工智能訓練師”并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
聽障青年在線上參與vivo舉辦的AI標注師職業技能培訓
2022年國際聾人日,vivo啟動“聲聲有息公益計劃”聽障青年就業助力行動,為500位正在尋求就業的聽障青年提供vivo無障礙科技產品和AI標注師職業技能培訓,為殘疾學生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想看看是怎么操作的,對這個新技能很好奇?!憋堬埍硎竞茉敢鈬L試了解這一新的職業技能。
有息
聽障帶來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就業上,更多困境發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家人溝通、應急溝通、理解音視頻素材、感知環境音……
“他們只能通過讀唇、觀察對方的表情,或通過互相發微信來輔助溝通,但這樣的溝通是不全面、不充分的,也會造成一些理解上的障礙?!敝袊犃︶t學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公澤忠表示。
“走訪了很多家庭,傾聽了很多故事。我們為聽障人群做的產品設計就來自這些故事?!眝ivo副總裁、vivo全球AI研究院院長周圍,在聽基會、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與vivo聯合完成的《vivo人文科技報告-聽障關懷》的致辭中這樣寫道。
這段話的頁首,一句“科技照亮美好未來”尤為顯眼。
2021年12月2日,國際殘疾人日前夕,vivo聯合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發起了“聲聲有息公益計劃”(下簡稱“聲聲有息”),從關注家有嬰幼兒的聽障家庭,到關注到聽障人群就業的難題,試圖通過洞察聽障人群的需求、研發無障礙功能、開展公益贈機和幫扶等,來幫助聽障人群提高生活質量。
《聽障人群就業調研報告》與AI標注師職業技能培訓,都是“聲聲有息”延伸出來的公益行動。項目還向聽障人群捐贈含無障礙功能的手機、手表等智能設備,將幫助全國633位受益人“聆聽世界”。
在社會倡導層面,vivo攜手聽基會、南方周末,基于聽障人士真實生活拍攝了紀錄片《無聲的愛》和《無聲的青春》,刻畫聽障家庭和青年的生活狀態,試圖引發更多社會公眾對這一群體的關注與共鳴。
以有溫度的科技支持和改善聽障人群生活、工作,則是“聲聲有息”的核心理念。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線上接打電話是聽力障礙用戶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眝ivo信息無障礙團隊成員應娟告訴媒體。
更何況,緊急情況發生時,聽障人士也有撥打緊急電話、尋求他人幫助的需求。這些情況甚至關乎生命安全,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基于這項發現,無障礙通話功能應運而生:結合語音識別技術和語音合成技術,并將其應用于通話場景,實現實時語音內容文字化、文字內容語音化,讓聽障用戶在接打語音電話和視頻電話時也能順暢交流?!秜ivo人文科技報告-聽障關懷》中顯示,無障礙通話功能的綜合識別率高達90%以上。
在深圳就業的聽障青年通過vivo無障礙通話功能與貴州的父母視頻通話
此外,在文字轉手語和手語轉文字的研究中,vivo也取得了進展。周圍表示:“vivo目前的算法已經可以識別1200個手語詞匯,準確率在80%以上,已經達到漢語四級的理解水平,可以就基礎的話題進行討論。未來,vivo將努力覆蓋漢語六級水平。同時,vivo的手語合成技術,目前已經覆蓋了國家通用詞典8000+的詞匯,實現了文字到手語的順暢翻譯?!?/span>
新冠疫情下,人們在線下交流時紛紛以口罩覆面。依據口型判斷說話內容的部分聽障人士,也面臨著無法線下雙向交流的情形?!伴_會很麻煩,又沒有翻譯,”一位曾從事電商美工的聽障人士說道,“(只能)設計師開完會,會議紀要給我,我再看?!?/span>
在多人交流的情況下,這樣的體驗變得更糟。
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vivo把AI語音技術應用到了線下溝通場景,開發“vivo聽說”功能,為用戶在面對面交流中提供實時的語音和文字互譯。目前“vivo聽說”推出通用版開放給全社會,也支持非vivo的安卓手機用戶下載使用,以此幫助到更多的人。
此外,“AI字幕”提升音視頻體驗、“聲音識別”解決環境音感知需求……“聲聲有息”通過聽障關懷科技產品,幫助更多聽障人士彌合與數字世界間的鴻溝、享受同等的科技便利。
“不僅為聽障人士提供幫助,也為有需要的健聽用戶服務?!笨吹竭@些功能設計,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秘書長楊驊評價,“這是我們一直希望向大家傳遞的無障礙之價值所在——每個人都是無障礙的受益人?!?/span>
帶著“科技照亮美好未來”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思考,“聲聲有息”正在更好地滿足飯飯、陳習蘋、阿祥們的溝通需求,也正在幫助更多殘障人士走向“無障征途”,奔赴美好生活。
點擊查看《聽障人群就業調研報告》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