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劉備托孤1800周年研討會”別論:“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與禪讓
《后漢書》把古羅馬一通狂吹,羅馬人“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這個說法有點“五賢帝時代”的影子,但根據上天顯示的征兆換國王,被換掉的國王還特自覺,這是典型的漢魏六朝人理解的禪讓。
責任編輯:陳斌
聽說某地要開“紀念劉備托孤1800周年研討會”,還是頗為疑惑的。田余慶三十年前的一則短札,我以為就把問題大概都說清楚了,沒想到還有大規模繼續研討的余地。
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安定國家,成就大業是沒有問題的,我的兒子如果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話到底什么意思?其實就是臨終的劉備很清楚,自己留下來的是一個爛攤子。魏蜀吳之中,自家的實力本來就最弱,更糟糕的是,季漢內部,實際上分為三股勢力:
追隨劉備入蜀的舊部,有早年追隨他在北方轉戰的,也有特別多的荊州人士,這兩類人已經磨合得很好,可以統稱為“荊楚派”,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
蜀地本身,漢末以來流入的群體,可以稱為“東州派”,這是當初劉焉、劉璋父子的統治基礎,他們轉而投靠劉備,也就標志著劉備入蜀取得成功,這一派,以李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