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霧化、上門輸液、營養補給:一個86歲的老人如何在“家庭ICU”扛過新冠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李屾淼
急診大廳
這是一則86歲的老人感染新冠后,在就醫檢查、專家指導,以及非醫務專業的家人自助治療下,最終轉危為安的記錄。這一家人的經歷當然不能作為操作指南,但在部分地區醫療資源緊張的當下,他們踩的坑以及積累的經驗,或許能給其他人提供一些啟示。
(注:必須強調,文中提到的用藥、治療方案等具體的醫療決策只限個人,如果參考相關做法,請先咨詢專業醫務人員意見。)
2022年12月18日,我的奶奶感染新冠了,并在第二周發展為重癥。最近的半個多月,我從海量關于“老人感染新冠后如何救治”的信息中篩選和鑒別,再向家人科普并達成共識,最后付諸實踐。吸氧、霧化、上門輸液、營養補給……一位曾多次報道新冠救治的媒體朋友說,“你這就是家庭ICU的水平了?!?/p>
這或許不是一份最科學、最規范的醫學樣本,甚至走了一些彎路,但卻是在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
特別要感謝一位權威重癥專家的線上指導,在老人的整個病程中,這位專家給出了許多中肯而有效的建議,也平復了我焦慮的情緒。正是專家的一句話,啟發我把最近的經歷分享出來——“幫助一個老人扛過新冠這件事,并不是都要到醫院里去?!?/p>
被多次轉發到家人群的截屏
退燒后的低血氧
12月18日,姑姑發病三天后,奶奶開始嗓子疼,撕裂般的疼痛讓她吃飯喝水都很困難。此時,我們全家也在陸續發燒,我爸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把家里新買的5L帶霧化功能的制氧機、血氧儀和耳溫槍送到了姑姑家,并帶去了我提前準備好的感康、必理通(對乙酰氨基酚片)和布洛芬各一盒。
我之前看到一些報道,老年人感染新冠,未必會像年輕人一樣高燒,但會因為肺部感染造成血氧飽和度降低,持續缺氧很容易發展成重癥。于是我反復叮囑姑姑,一定要定時監控血氧。
奶奶平時的體質還算可以,只有輕微的高血壓。每年的常規體檢,大生化的驗血報告幾乎沒有提示異常的箭頭。有一年春節,奶奶在我家住,我們全家都得了流感,只有奶奶幸免。我們由此推測,這次新冠奶奶也會安然渡過。
當然,現在看來這個判斷太草率了。
18日白天,奶奶的體溫為37.3度,身上有點發緊,血氧97。平時習慣了每天出去遛彎的她,這天改成了在屋里走。晚上11點燒到38.5度,服用一片必理通后退燒。19日早上5點半又燒到37.8,嗓子疼到無法吞咽。姑姑蒸了雞蛋羹,硬逼著奶奶一點點吃下去。還給她做了菜肉小餛飩和蘿卜湯。
整個病程中,我們不斷給奶奶灌輸營養的重要性——營養是救治新冠感染的基礎,這個病不是著涼上火造成的,而是病毒感染,只有充分補充營養,才能有抵抗力?!耙炖锶麞|西??!”我每天都提醒奶奶。姑姑和我爸媽這段時間變著花樣給奶奶做她愛吃的,確保每天雞蛋、肉類、碳水和維生素等營養素的補給。
當時,我看到網上有專家提議,刀片割喉可以適量吃冰激凌鎮痛,于是建議讓奶奶含點常溫的水果,但考慮到自己多年的慢性結腸炎,她還是放棄了。因為這個病,奶奶平時飲食結構相對單一,很少吃油膩和肉類,而且幾乎不吃水果,常年用復合維生素片代替。忌口也非常嚴格,香蕉、菠菜、韭菜這類她認為“滑腸”的食品,從來不碰,也不喝牛奶。感染新冠后,在我們的催促下,她說自己每天吃的食品種類比平時多了幾倍,包括雞蛋、蔬菜、肉類(以雞肉為主)、豆腐和各種面食,每天喝一杯VC泡騰片水。
19日白天又燒到38以上,吃了兩次必理通。但是胃口還可以,吃完就睡,血氧95。我在家人微信群里建議吸氧,被拒絕了。吸氧這個事,后來無數次成為我跟家人發生分歧的主題,他們的最大顧慮是——吸氧的依賴性和氧中毒。此時血氧值95,還算是安全范圍,我也就沒再堅持。
為了緩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