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免疫球蛋白:救新冠患者還是免疫缺陷人群?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患者遠非免疫球蛋白短缺的唯一受害者。包括吉蘭-巴雷綜合征、脫髓鞘疾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在內,有大量神經內科、血液科、免疫科病患急需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否適用于新冠治療,醫學界仍有爭議。明證便是各家醫院近期推出的,各有出入的新冠診治方案。
藥監部門已介入免疫球蛋白的流通環節,以確保其流向醫院。生產端亦加強了醫院免疫球蛋白的保供力度,同時加強對產品流向與價格異常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哄抬物價。
(本文首發于2023年1月1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曹海東
隨著新冠重癥高峰來臨,越來越多的患者家屬四處尋覓免疫球蛋白,不過免疫球蛋白對新冠感染者的療效尚存爭議。
在獲悉父母感染新冠重癥住院時,孫婷婷一口氣買了10支免疫球蛋白,最后用在了她同樣進展至重癥的婆婆身上??粗牌呸D危為安,她感到慶幸的同時,更得意自己“低價”拿到了貨——只花費了免疫球蛋白日常售價的三倍。
免疫球蛋白是一種具有抗體活性的免疫物質,在健康人的血清中天然存在,亦被稱為丙種球蛋白?!办o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則是由人體血漿制備的血制品,蘊含95%以上濃度的免疫球蛋白,通稱為“靜丙”。
繼退燒藥、血氧儀、新冠口服藥后,免疫球蛋白也成為了被追捧的新冠治療藥物關聯產品。南方周末記者以買家身份咨詢黃牛,一支2.5g規格的免疫球蛋白的普遍報價已超過2000元,而常規價格僅為550元至600元。
不同的是,這一次天平兩端站上了同樣需要救治的兩組患者。對長期罹患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來說,四瓶澄清的、透著些許乳光的免疫球蛋白,或許就能延長一個月的生命;對新冠重癥患者而言,免疫球蛋白同樣是得到多家醫院治療方案背書的“救命藥”。
隨著新冠重癥高峰來臨,越來越多的患者家屬四處尋覓免疫球蛋白,不過免疫球蛋白對新冠感染者的療效尚存爭議。1月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診療方案中雖然提到了“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但這指的是由新冠康復者血漿制備的具有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產品,并非目前被熱捧的普通“靜丙”。
在此背景下,有醫生呼吁“不要再炒丙球了,給需要用的病人留條活路”。但在治療選項匱乏的情況下,即便再選擇一次,如孫婷婷這樣的新冠患者家屬依然會義無反顧地爭購免疫球蛋白。
崎嶇尋藥之旅
在西安,兩個家庭正在同時求購免疫球蛋白。
“求問大家,現在還有任何渠道可以買到免疫球蛋白嗎?”1月9日晚,李冰在朋友圈問道。他患有間質性肺炎的外公感染新冠病毒后,誘發基礎病加重,出現了肺栓塞的癥狀。在無創呼吸機的輔助下,李冰外公的血氧飽和度只能達到80%,還一度跌至60%左右。
醫生告知家屬,接下來將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以抑制其體內因免疫反應而出現的炎癥風暴,而注射免疫球蛋白則是為了彌補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崔一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