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設備回收者:我見證的那些失敗與夢想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餐飲業這條河里,回收設備的從業者便是那群鴨子,河的生態變化與好壞,他們的感覺往往最敏銳

責任編輯:李屾淼

餐飲設備回收現場(受訪者供圖/圖)

餐飲業無疑迎來了近年來最殘酷的寒冬。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0040億元,同比下降7.7%。辰智餐飲大數據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1年餐飲市場關店率達60.9%。近日,深圳文和友被曝出目前僅剩25家入駐門店在營業,空鋪率達到近八成。海底撈、星巴克、茶顏悅色、呷哺呷哺、海倫司等品牌連鎖持續關店,新元素、許留山等則已經破產清算。

餐飲領域的創業通常是殘酷的,疫情的不確定性加劇了這一點,也因此帶動了一種職業的火熱——回收二手餐飲設備,這一行的從業者以賺取差價為生,在此過程中也見證了餐飲人的“創業血淚史”。他們是餐飲業的設備回收者。

作為連續創業者的張嶺,之前做過餐飲,干過電商,還給餐飲品牌做過線上外賣代運營,他目前的身份便是餐飲設備回收者。在二手平臺崛起的時代,他曾創業做過一個二手餐飲設備平臺,因模式走不通關掉了網站,轉型自營。

得益于此前的經歷,他成了少有的把互聯網思維帶入到這個行業的人,因為團隊跑通了線下物業,他們積累了將近十萬個餐飲老板的微信,會拍短視頻,也會幫同行賣貨,還為想成為餐飲設備回收者的新人做職業培訓。

餐飲江湖里的入局者形色各異,有企業家、富二代、上班族,也有以此謀生的小夫妻,多的是白手起家的人。關店的原因則不只是疫情,盲目加盟、跟風投資也是導致失敗的因素。

張嶺們出現時,曾經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的店內,通常已經斷電,只剩老板一人坐在黑暗中。他們清點著動輒上百萬元打造的餐廳,以低價回收廢舊設備。賣設備是餐飲店老板的最后一筆收入,這筆收入通常會用來還債。

餐飲設備回收者以旁觀者的視角見證了餐飲業的更迭,乃至人生的大起大落、失敗與夢想。張嶺與我們聊了聊他眼里的餐飲業,以及背后的行業江湖。

以下是張嶺的講述:

生意難做了

這兩年,做我們這行的人變多了。甚至餐飲老板也開始轉行做這個,以前的客戶,變成了同行。

有個老板之前開了四家餐飲店,找我回收過幾次,后來說想加入這個行業,約我聊一下,取取經,我就把這個行業基本的風險和機會跟他講了一下。最早他是先幫我們對接餐飲資源,有人倒閉,他就談好價格讓我們去收,中間賺點兒信息費,后來他就開始自己做了。他覺得入對了行,至少這個行業一般不會賠錢,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不過今年我們的生意也不好做了,入行的人變多,餐飲店集中倒閉的速度更快,開新店的人少了。我們的銷售額下滑了大概20%,同行就比較慘了,很多可能下滑百分之七八十。

整批倒的情況變多了,也就是整條街好多家同時找過來——可能也跟我們跑通了線下物業有關,但確實能說明日子難過了。

我們有幾家合作的頭部外賣共享廚房品牌,外賣商家們可以“拎包入駐”,以前入駐率很高,現在幾十個檔口都空著,只剩下三五家。2019年,他們一個月推來的商戶采購量大概是二三十萬元,現在每個月可能兩三萬元就差不多了。他們在北京三環內的地段生意還好,但五環左右的都不太行。

北京二環還有一個美食街,之前生意挺火,租金相對合理。后來他們開始漲租金、卡品牌,生意確實變差了,很多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崔一笛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