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煙花自由”和硬核裝備
瀏陽的“硬核”進擊。
責任編輯:戴春晨
春節將近,今年你的城市還“禁燃”嗎?
連日來,煙花爆竹頻頻刷屏。
防控措施調整后的第一個假期恰逢元旦。人們需要一場儀式去釋放,在狂歡中告別過去、擁抱未來,與這一企盼相契合的煙花爆竹成為首選。于是“小伙海河冰面放煙花,民警手持救生圈在后守護”等各種動人、搞笑的場面在短視頻平臺引發共情傳播。
與此同時,“煙花爆竹禁燃令要不要松綁”的討論也一并成為熱門話題。
國內主要城市“禁燃”煙花爆竹的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非典之后,煙花爆竹燃放“禁改限”,政策稍有松綁,2018年前后日益嚴格,走向“城區全面禁燃”。
“禁”與“放”之間的搖擺,牽動的不只是民眾渴望“年味”的心,也影響著背后的煙花爆竹產業,特別是以煙花爆竹作為重點產業之一的城市——瀏陽。
提起瀏陽,大多數人在煙花之外的第一印象,應該是那首不知道“彎過了幾道彎”的《瀏陽河》。近幾年,長沙餐飲“爆款”產品“笨蘿卜瀏陽菜館”讓瀏陽蒸菜這塊拼圖嵌入瀏陽城市形象中,刷新了網絡和年輕人對瀏陽的印象。
“一河詩畫,滿城煙花”與美食的組合,聽起來似乎是“網紅城市”的標配。但當煙火落幕,把光打過去,我們發現了一座“叛逆”的硬核之城。
湖南省瀏陽市的煙花表演。
煙花之城,“禁燃”之后
2022年12月31日晚,天空下著小雨,瀏陽天空劇院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撐著傘、披著雨衣,靜候煙花秀的開幕。與他們一起等待的,還有屏幕前顯示不同IP地址的網友。焰火、山水、音樂交融的場景得到現場觀眾的喝彩,也令網友羨慕著這座“煙花自由”的城市。
“自由”一詞,點出了瀏陽的特色:一是沒有“禁燃令”,二則是指規模龐大的花炮產業。
截至2021年,瀏陽市花炮產業從業人員有30多萬,年產值261.5億元,占全國內銷比重超50%,占出口比重更是超過60%。
從驅鬼迎神的原始目的,到辭舊迎新的喜慶符號,再到污染、危險的代名詞,最后到幸福浪漫的象征。將煙花爆竹置于時代視角下,我們能夠很清晰地描繪出一條花炮的產業曲線。曲線上的每一個拐點,都見證了瀏陽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抉擇。
根據目前可找到的數據,2014-2021年,瀏陽市花炮產業總產值共出現三次下降,除2020年受疫情影響外,其余兩次均受到產業政策調整的影響。
其中2016年是瀏陽煙花產業多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受安全事故、環境污染等因素影響,“一地接著一地出臺了尺度不同的‘禁放令’”,“瀏陽花炮產業的‘瘦身’悄然進行,起先是沒有證照的作坊被關停,隨后又有了對生產環境的明確要求,瀏陽的花炮企業被控制在了近千家左右”。
而2019年的下降,除受全國大部分城市主城區“全面禁燃”影響外,更多是由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木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