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迷霧,數據“二十條”如何搭建基礎制度?
公共數據可以在保證個人隱私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模型、核驗等產品和服務向社會提供。
數據“二十條”明確了“三權”分置數據產權制度,即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和數據產品經營權。但并未提及數據的所有權。
當前市場交易規則的矛盾在于,開放數據面對的是已知的風險成本和未知的收益回報,“很多企業干脆就不碰了”。
(本文首發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
中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正在建成。圖文無關。
數據,已經成為繼土地、技術、勞動力、資本之后的第五大生產要素,但數據要素流通卻始終障礙重重。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發布,被業內稱為數據“二十條”,與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共同構成數據要素產業的“基石性”文件。
數據“二十條”明確提出了數據產權制度、數據要素流通與交易制度、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和數據要素治理制度。
“這個圈子不大,每次政策發布,圈子里就會迎來新朋友?!睆埇幷f。他是數據交易網創始人,數據交易網創辦于2021年,作為一家垂直領域的媒體,張瑤對數據產業近兩年的發展有著直觀感受,“數據供需方通常比較低調,數據交易所、律所、隱私計算、數據服務商比較活躍?!?/p>
對于參與各方而言,數據“二十條”使有的問題探索多年終于得以確認,也有問題依然待解。
公共數據授權運營
創辦數據寶前,湯寒林在上海創辦了一家企業,做搜索引擎和精準營銷,由于長期與數據打交道,他深諳各類數據價值。貴州數據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從事公共數據代運營服務,也是華東江蘇數據交易所的運營方。
“個人數據、企業數據和公共數據中,公共數據價值最高?!睖謭孕胚@一判斷,因為個人數據開發成本高、投資回報率低,企業數據難以覆蓋全域且自身缺少開放動力,而公共數據規模大、覆蓋面廣,更易滿足市場需求。
公共數據,通常指國家機關、公共管理及服務機構依照法律相關規定,在履行職務過程中獲取、采集、處理、生產、存儲的數據資源。
2015年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穩步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以政務數據的公開共享,引導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參與數據開放。
2012年上海在全國率先探索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工作。2021年,上海市國資委首次試點國有企業數據資產化,將數據資產納入國資保值增值考核。
湯寒林將政府公共數據代運營作為數據寶的核心業務?!按弊忠馕吨?,數據寶是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協助運營公共數據,公共數據的持有人依然是政府部門。
撬動政務數據最難的是取得政府部門的信任,“數據安全”是頭等大事?!昂芏嗳死斫獾摹當祿踩皇潜Wo個人隱私,但最核心的問題在于數據主權安全?!?/p>
意識到這一點,湯寒林做了一個不同的決定。同期,大部分有能力的數據運營企業的融資方或多或少有外資背景,但湯寒林只選擇了有國資背景的融資方。
湯寒林給政府部門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模型類和核驗類的數據產品實現公共數據開放,不直接接觸數據,源數據仍留在相關部委的數據庫。
以核驗類產品為例,數據需求方無法獲得源數據,只需獲得用戶授權,便可核驗授權信息,通過校驗結果來辨別真偽。
目前,已有多地通過構建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