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時往往討厭父母干預,但在人生關鍵節點得到提點是幸福的
在遇到考學報專業的問題時,一些孩子特別是農村孩子遭遇的瓶頸非常明顯,明明成績很好,但由于不懂行、不知深淺,被好聽、高大上的專業名字騙了,以至報的專業嚴重不符合就業規律,造成被動窘境
(本文首發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網上有個關于成長的段子頗為流行。十幾歲的我:滾,不需要你來告訴我該怎么做;成年后的我:求求你了,告訴我這生活到底該怎么過?這句話雖然帶著戲謔味道,卻頗為寫實地反映出某種心態的變化。
說到底,從不需要建議到偶爾來點建議還是挺香的,充分反映出一個人自我意識的變化。
人的成長經歷中,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年少輕狂、“我的人生我做主”,究其根本還是自主意識增強的結果。無他,年輕氣盛時,希望凡事都能自我決策、自我定奪,不希望包括父母在內的旁人“指指戳戳”,否則就會覺得被干涉了自由,渾身不自在。
在我年輕的時候,同樣不希望父母或其他人過度干預自己的生活,包括興趣愛好。一旦他們對我進行中的活動進行點評或指點,我就會不耐煩,覺得他們管得真寬。好在,我的父母文化程度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