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兒童大腦發育的驅動因素
一項關于兒童認知發育的研究表明,家庭的社會、經濟資源與兒童大腦發育情況存在關聯,其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改變兒童大腦神經連接的最強驅動因素。
(本文首發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22年12月24日,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冰面吸引市民前來玩耍,小朋友與家長在滑冰運動中度過周末時光。
不同的家庭所擁有的社會經濟資源是有差異的,根據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情況以及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情況,就形成了一個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這些家庭背景的因素會影響兒童的長期發展,大量社會科學研究已經從不同方面廣泛地揭示了這一代際現象。
僅從學習成績和升學方面的結果而言,有長期的教育研究發現,家庭背景可以影響兒童的學習成績,將家庭背景的優勢轉化為學習成績的優勢,具體表現為家庭背景處于優勢地位的兒童,學習成績傾向于更好,而家庭背景較劣勢的兒童,學習成績總體上也相對更差,而且這種趨勢在過去幾十年里具有一定普遍性,在一些國家,不同家庭背景學生之間的學業成績差距甚至增大了。英國約克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蘇菲·馮·斯圖姆(Sophie von Stumm)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家庭背景之所以能影響兒童學習成績,方式有很多,但有兩個機制很關鍵,一個是家庭所營造的語言環境,再一個是不同家庭所提供的課外教育。
語言環境是指兒童從小在家庭內部經歷語言社會化的過程中,父母等家庭成員與他們說話時所營造的語言學習環境,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