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行走在其他世界表面,《三體》會與他們同在”:海外讀者眼中的中國科幻

《三體》已經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出版,讀者遍布全世界。2022年下半年,南方周末記者在網上向海外讀者發出采訪邀請, 話題聚焦《三體》和中國科幻。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內容,受訪者來自全世界八個國家。

責任編輯:劉悠翔

2023年播出的國產真人劇《三體》劇照,圖為粒子對撞機。(劇組供圖/圖)

“我在《三體》的世界根本無法生存”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待《三體》構筑的宇宙觀?

Sam(加拿大):我認為這本書用一種易于理解的方式描述了有關宇宙學的理論(即大爆炸和物理學定理)。

Baldi(馬來西亞):如果我處于科學家的位置上,我認為自己根本無法生存,因為你真的需要很聰明,才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全部是計算、理論的世界中。

Luo JuYi(美國):《三體》中的宇宙讓我覺得非常真實,對空間的本質有著驚人的啟示。根據我對歷史的研究,參照我們自己的歷史和統計數據,沖突將是任何物種在遇到另一個物種時的第一反應。

Laiya(多米尼克):非??膳?,同時又很美。不僅有一個比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所能知道的更大的現實,還涵蓋了在這個維度上沒有人能理解的方向之間的一切。這讓我覺得有很多東西需要去理解。這個想法很迷人,因為它向你展示了我們所知的世界是多么有限,但同時,讓我感覺脆弱和易逝。

《黑暗森林》是我相信的,但作為一名生物學家,我知道“物種”內的合作是更尋常的。不過,小說只能用一種方法去講故事,這部小說也能自圓其說。

Hemily(美國):三體問題的宇宙學是一個非常有趣但憤世嫉俗的問題。如果我們自己的世界最終擴展到不同的星際,我會很高興,但希望自私自利的人會減少,人與人、國家和組織之間的合作會更多。

南方周末:你想象中的三體人是怎樣的?

Diego Mare(西班牙):最開始我想象他們和人類非常相似。我第一次接觸他們是通過書里面出現的游戲,書中寫到公民脫水和自我重建的時期。當我知道他們是三體人,我開始想象他們主要是由水組成的生物,就像變形蟲一樣,但是具有人類的形態。他們沒有肉眼可見的感官(比如眼睛、嘴巴、耳朵),但是有遍布身體的可見的神經系統。

Sam(加拿大):我覺得他們有點像電影《降臨》中的七足動物,混合了一些人類的外形特征。我發現他們實際上有點討人喜愛——他們無法隱藏自己想法,欺騙別人或開展詭計。我認為這很有趣,雖然他們(最初)無法欺騙,但是他們的科學進步遠遠超過了我們。這也許是一種象征——人類的惡如何阻礙了自身發展。

Annika Hebenstreit(德國) :我認為他們的心態相對而言是不快樂的。他們是絕望的。這可能使他們彼此之間相當好斗。因為他們不知道在什么時候不得不脫水,不知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