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門后最想的一件事,就是去找年味
新春佳節將至,街巷充滿煙火氣。全國多地重開迎春花市。對聯、年花、零食……人們忙著置辦年貨。年味漸濃。尤其對于在外打拼的人來說,回家過年,值得期待。
廣州多區恢復2023年傳統迎春花市
年味在哪里?城畫君邀請了各地朋友回答,在鞍山大集、拉薩市場、杭州“醬貨街”、婺源山村、廣州墟市和佛山“揮春街”,尋找古早的“年”。
春聯一條街 字字手寫:大手揮寫美好祝愿
地點: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快子路
分享人:@南北
快子路建于1934年,對應當時的快(筷)子行業。佛山老城的“揮春街”多次易地,如今落腳此路。每逢年前,老街旁的舊騎樓仿佛染上紅色,春聯檔口接連開張,老者用毛筆揮寫有美好祝愿之意的詞句。別小看這些老人家,他們大多是民間書法家。
我當時在快子路拍照時,已是下午時分,很多本地人在買揮春。路上碰到一個老者正在給機車上揮春,覺得很有意思,如果我有車,也請老爺爺寫個字。本地人過年除了買揮春,還喜歡買年花、年桔。一大棵年桔放在門口,有大吉大利的寓意。
肉香飄滿街 老杭州最愛:醬貨店給的煙火氣
地點: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大馬弄
分享人:@認識杭州
大馬弄是杭州離年味最近的地方,它在吳山腳下太廟前,延續著老杭州的煙火味。時至隆冬,城南的市民都愛來此地置辦年貨。
平日街巷很熱鬧,有好多家醬貨店,口味各異,價格趨同。從成串的醬鴨胗、醬鵪鶉到大件的醬肉、腌青魚、醬麻鴨……肉香伴隨著杭州話的問價聲在大馬弄此起彼伏。大馬弄醬貨中最出名的依次是咸雞、木頭鴨、醬肉、青魚干,巷內成百上千斤的醬貨全部由店家手工制作。
杭州人過年,得吃醬鴨。在古代,杭州醬鴨被稱為“官禮醬鴨”。與北京烤鴨、南京板鴨齊名。在大馬弄現在仍能看到清代《杭俗遺風》里記載的“各酒肆皆自制醬鴨,多者數百,少者亦百余”這樣壯觀的曬醬鴨場景。
我是本地人,也很喜歡此地,因其市井味很濃。除了醬貨,年末在這條小巷子能夠買到各種年貨,倉前羊肉、諸暨年糕、龍游發糕、臨安山核桃……
杭州老底子的年夜飯家常菜里,白切雞、八寶飯、醬鴨、元寶魚、炒二冬、春卷都是必備的,若要準備一桌傳統杭州年夜飯,這里走一圈就能輕松搞定。
便宜大件 東北早集:幾塊錢能買一大袋吃的
地點: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東四大集
分享人:@小丸子??
逛東北早集,收獲一天的快樂心情。這里是東四大集,年前連續開市。天氣寒冷,但抵不過人們采辦年貨的熱情。在集市上,你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豬腦袋、現炸肉丸、雞架、砂糖桔、糖果、瓜子、花生、春聯等。
我是南方人,有好幾年跟男朋友回家過年,經常去趕集,感受年的氛圍,看什么都覺得新奇,喜歡吃這邊的大草莓糖葫蘆,酸酸甜甜,很有滋味。北方家庭過年都習慣吃自家包的餃子。在夜里每個時段,窗外總響起鞭炮聲,熱熱鬧鬧的。
集市的物價便宜,這一大袋的膨化食品只要5元。
花都最熱鬧的古墟:歷史不過百年 煙火氣依舊
地點: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中路32號
分享人:@Hunk
新華市位于花都區新中路、新華路一帶。原“新民埠”在抗戰期間遭到侵華日軍燒毀,1943年冬,人們在在廢墟上進行重建,并改名為“新華市”。該墟市一直沿用至今,也成了很多花都人的回憶。
新華市歷史圖片
由于城市發展更新,新華市已升級為新華市場。舊新華市所剩的青紅磚砌筑舊商鋪并不多了,但是圩市文化卻一直延續至今。
如今新華市場仍是周邊地區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在這里每天可以看到人山人?!俺眯妗钡膱鼍?,年前更是熱鬧,周邊居民少不了到此地采購年夜飯的食材,或用于送禮的生果。
西藏新年是青稞酒味:賞雪山美景 圍著篝火跳舞
地點: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北京中路31號
分享人:@西藏攝影
沖賽康市場是拉薩比較出名的藏族商業文化中心,往南連接大昭寺和八廓街,往北則是熙熙攘攘的小昭寺,這里是一個開放式的集市貿易場地,一年四季的白天都是比肩接踵的場面,特別是藏歷新年前的一個月,因其周圍都是小商品批發地,整個西藏的人大多都會來此采購過年的物資。除了沖賽康市場,八廓商城也是藏歷新年物資采購的主要去處,這兩個地方距離僅幾百米。
傳統藏歷新年是當地重要節日,今年時間比春節晚一個月。過節前,老百姓會采購各種年貨,比如,五彩青稞穗、卡塞、切瑪盒、香布、酥油花、塔覺等等,除了吃的,很多年貨是為新年裝飾房屋和房間使用。
左上:藏式春聯;右上:年貨木碗;左下、右下:年貨切瑪盒,當地吉祥物,象征著人壽年豐。
我在藏生活有十年,印象比較深的是林芝的工布新年(藏歷十月初一)。這個新年剛好是林芝初冬季節,是觀賞南迦巴瓦峰最佳時候,有幸在拍攝感受過幾次當地的新年。
藏族家庭好客切善飲酒,在我印象里,西藏新年都是滿滿的青稞酒味兒,特別是我國最美山峰——南迦巴瓦下的索松村,白天透過窗戶看雪山,晚上與工布百姓喝酒,圍著篝火跳“鍋莊”(當地民間舞蹈),一直是腦海中絕佳的過年體驗。
左上:工布新年,主人為客人敬獻青稞酒
右上:當地人在新年期間穿上傳統工布服飾
工布新年除夕夜,烤結達。同時,藏歷新年期間,家庭也會舉行驅“鬼”儀式,每個家庭會將古突剩下的一點糌粑捏成團,沾試身體,并點燃火把驅趕屋內的鬼魂。這些有意思的過年習俗,讓藏歷新年充滿地域特色。
山居村落 濃郁鄉年:看曬秋人家 紅燈籠掛滿村落
地點: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篁嶺村
分享人:@阿寧寧
我們在年前來到了婺源篁嶺。這里有“曬秋人家”之稱,春曬茶葉、蕨菜、水筍;夏曬茄子、南瓜、豆角;秋曬黃豆、稻谷、辣椒……在游客不多的時候,這里就是尋常鄉村的樣子。當地過年特色小吃有糯米子糕、麻糍粿、四角粽等。婺源有著殺年豬的過年習俗。熱情村民會宴請親朋好友,吃“殺豬飯”,喝酒迎新春。
篁嶺在過年時候還有很多年俗活動,儺舞、徽州婚俗、舞龍燈、花樣民俗、寫對聯、掛燈籠……這里仿佛靜止了時間,似乎讓人感受到百年前的鄉村年味。
左上:年前賣春聯的小攤
右上:阿姨在做當地小吃。印象深刻的是青面粿,和廣東地區的的艾粿有些相似,但這里并不只是在清明節吃
逛花街,辦年貨,吃年夜飯……各地人們用當地年俗迎接農歷新年?!斑^年”,承載著對新年的美好愿景,更是團聚的理由。有家,就有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