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用法語怎么說?專訪《三體》法文版譯者關首奇

陳楸帆的長篇小說《荒潮》即將出版法文版,由關首奇翻譯?!爸档锰岬氖?,小說是一家法國大出版社剛成立的‘科幻小說系列’的第一本書,難得是一本中國小說而不是美國或法國小說?!?/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悠翔

根據《三體》小說中三體人與人類決戰的情節繪制的場景。作者OSSS。(三體宇宙/圖)

世界影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由法國“電影魔術師”喬治·梅里愛執導。如今這部14分鐘的默片已誕生120年。影片中,炮彈艙載著六名天文學家向月球飛去。由遠及近,曲奇狀的月球表面逐漸浮現出一張人臉,炮彈正中其右眼。這個一臉不快、眼睛斜插著炮彈的月球,成為影史早期的經典鏡頭。如今,人們使用的emoji中便有由此衍生來的月亮臉圖案。

電影《月球旅行記》(1902年)中的經典鏡頭。(資料圖/圖)

梅里愛的探月之夢并非憑空而來,兩位科幻小說先驅的作品——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H·G·威爾斯的《最早登上月球的人》給予了他靈感。前者只聚焦于“飛船”(實質是巨型炮彈)的設計、打造,在“飛船”發射升空、繞月球旋轉處戛然而止;后者與日后科幻作品的氣質更為接近,小說后半段與登月已關系不大,主要描述主角和月球人之間關于文明和戰爭的嚴肅討論。

凡爾納代表了19世紀的科幻傳統,其作品中洋溢著科學樂觀主義和外向探索自然的精神。他造就了中國對科幻的初印象,直至現在,即便是不關注科幻的人也熟悉他的名字。早在清末民初,中國便掀起過一陣凡爾納熱潮。翻譯《月界旅行》(即《從地球到月球》)時,魯迅當時感嘆:“中國人做夢夢的是金榜題名,洞房花燭,而法國人卻在幻想征服月球?!?/p>

在凡爾納所處的時代,法國科幻文學擁有較大的影響力。而后,經歷過黃金時期,也有過轉型陣痛,這個國家的科幻日漸式微,無法與蔚然成風的美日科幻匹敵。但作為科幻發源地,法國已將科幻融入社會生活,使之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養分。

2019年,法國國防部成立“紅隊”(Red Team)項目,聘請一些科幻作家與美工,協助預測并想象2030年到2060年間,科技、經濟或社會變動可能誘發的軍事爭端。

這一事件在法國科幻界引發論爭,其中一方認為,科幻不應為政治與軍事服務,必須站在和平與獨立的立場之上;另一方則認為,有機會以作家的身份想象未來的政策與軍隊戰略,算是幫助政治、軍事單位打開眼界,從自身來看,這也是個很有挑戰性的任務,能刺激想象力。

紅隊招募了八名科幻作家和兩名美工,其中有兩名科幻作家怕遭到騷擾,選擇匿名參與。里昂第三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關首奇(Gwenna?l Gaffric)是劉慈欣作品的法文譯者,他也曾受到邀請。他猜測這應該是源自他對中國地緣政治的了解。由于不希望為軍隊服務,他只答應向作家們分享一些想法:“如果哪天教育部或環保部施行這種計劃,我可能會比較樂意參加。只可惜目前只有國防部把科幻當作一個值得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