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給爸媽的制氧機,被冷落在院子里丨記者過年
說服爸媽不算易事,我過去幾年在這個戰場上摸爬滾打,終于在職業規劃、婚戀等話題上以“每個人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責任人”的態度和爸媽達成共識。但在新舊年之交的這場流行病里,反而是我們這群90后,開始試圖在爸媽的健康問題上“指手畫腳”。
責任編輯:譚暢
我過年回家時,一個多月前買給爸媽的制氧機還擱在院子里。
下動車,出站,我一眼看見我媽——卷卷的短發從橘黃色羽絨服的帽兜里露出來,熱情地往出站口大步走。實際上,跟我擦肩而過的時候,她根本沒認出哪個是女兒。
我大聲叫住她,她一張口,就吭吭地干咳,于是我們不得不進行這段已經在視頻聊天里重復過好幾次的對話。
“是不是新冠后遺癥?你去看看醫生買點止咳藥,家里有霧化機,正好用上?!?/p>
“哪是后遺癥,每年冬天都這樣?!?/p>
“好幾年了不更得去醫院嗎?”
“一直都這樣,看啥看?!?/p>
每一次我提出關于健康的建議,都會這樣輕飄飄地被爸媽帶過去??缭酱H的交流之難,往往在于“聽你的還是聽我的”。試圖就事論事的人遇上想講等級制和老規矩的人,簡直就是秀才遇上兵。
只勝了一粒泰諾
臘月二十八晚上到家,第二天早上往窗外一看,我一個月多前買了寄到家的制氧機、霧化機和電動吸痰器,全部都在院子角落里。貓回家的時候要從柵欄上往下跳,這些紙箱好歹能給它墊個腳。
我挨個看了一眼,制氧機的箱子打開過,又貼好膠帶放了回去,吸痰器和霧化器干脆沒有拆開?!罢土涝谠豪锪??”我媽沒接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