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世界王者的前夜:電影《中國乒乓》與“國球”往事

歐洲創新打法逐漸成熟并普及,中國隊戰績卻在倒退。就在多特蒙德世乒賽前一年的巴塞羅那大獎賽上,中國隊八場球輸了六場,沒有一名選手進前四名,緊接著的歐亞對抗賽,男隊又是沒有一人進入前四名。

責任編輯:劉悠翔

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以下簡稱《中國乒乓》)在2023年春節檔上映,聚焦“國球”乒乓球運動員。在年輕一代中國人眼里,乒乓球比賽多少有些無趣,因為缺少懸念,中國隊總是贏,冠軍拿到手軟。

2012年倫敦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團體賽決賽現場,隊員馬龍(左)和教練(劉國梁)激情慶祝的畫面廣為流傳。這場比賽,中國隊3:0戰勝韓國隊奪冠。(視覺中國/圖)

其實,中國乒乓球隊的世界地位并非歷來如此。1991年至1995年,就是中國男子乒乓球隊的低谷。電影《中國乒乓》的故事,就設定發生在這個歷史時期。當時,瑞典運動員通過模仿、揣摩、改進,將日本人發明的弧圈球和中國人發明的近臺快攻演變成能近能遠、能打能拉、能攻能守、能快能轉、既兇又準的全面型打法,在乒壇獨領風騷。技術創新不足的中國男乒卻屢屢在世界重要賽事上失利,失去了世界乒壇的霸主地位。

彼時,從意大利執教歸來、擔任男隊總教練的前世界冠軍、中國乒壇傳奇教練蔡振華,大刀闊斧改革,帶領男乒隊員重振旗鼓。最終,在天津舉辦的第43屆世乒賽上,中國男乒奪回了男乒團體賽的最高榮譽斯韋思林杯,成為中國乒乓球隊制霸全球的序曲。

1995年5月8日,中國隊重奪世乒賽男子團體賽冠軍,中國男隊教練蔡振華(左三)接受獎杯。(視覺中國/圖)

“至暗時刻”

中國男乒這段“至暗時刻”,要從1989年在德國多特蒙德舉行的第40屆世乒賽說起。

多特蒙德對中國乒乓球迷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1959年,這里舉辦了第25屆世乒賽,容國團在男子單打幾乎全軍覆沒的情況下,單槍匹馬連闖七關進入男單決賽,戰勝了當時在國際乒壇上赫赫有名的匈牙利名將西多,為新中國奪取了第一個世界冠軍。

時隔三十年,世乒賽再次在多特蒙德舉辦。在這之前的八年里,中國隊狀態尚佳,其中在第36屆世乒賽上包攬七個項目的冠軍和五個項目的亞軍,還有三枚銅牌進賬。截至第40屆世乒賽開賽前,中國乒乓健兒共有142人次獲得59.5個世界冠軍,被譽為“乒乓長城”。

誰也沒想到,第40屆世乒賽成了中國男乒的滑鐵盧。中國隊與瑞典隊在決賽狹路相逢,原本技術上已不占優勢的中國選手連敗五局,目送瑞典隊奪冠。

歐洲創新打法逐漸成熟并普及,中國隊戰績卻在倒退。就在多特蒙德世乒賽前一年的巴塞羅那大獎賽上,中國隊八場球輸了六場,沒有一名選手進前四名,緊接著的歐亞對抗賽,男隊又是沒有一人進入前四名。在多特蒙德的這屆世乒賽上,不論是單打、雙打還是混雙,中國男隊都是第三名,這就意味著斯韋思林杯、圣伯萊德杯、伊朗杯與茲·赫杜塞克杯全部易主。

看著中國選手在賽場上輸給了瑞典隊,一名中國男子在看臺上如坐針氈。他就是公派到意大利國家隊任教練的前世界冠軍蔡振華。蔡振華這年二十八歲,到意大利任教已經三年半了。其間,意大利隊的成績與實力明顯提高,從名不見經傳攀升到歐洲第七的水平,蔡振華因此被意大利人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