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購新冠藥:不想當藥神的水客不是好的赤腳醫生丨記者過年
兩人約在口岸附近的一家餐廳見面。水客是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人,身上掛著4個大包。見到堂哥,他從裝滿了花花綠綠藥品的包里掏出兩盒藥。
堂哥通過澳門藥房買到的兩盒Primovir也寄到我手上,我發現前后兩批藥的外包裝有很多不一樣的細節。有人說,水客的藥是有效的,也有人說,澳門藥房的藥才靠譜。
我既不想當藥神,也不想當水客,更不想當赤腳醫生。新的一年,希望我們都成為不再操心用藥的普通人。
責任編輯:何海寧
新冠藥Paxlovid在這個冬天成為搶手貨。
Paxlovid,一個月之前,我甚至懶得研究這個拗口的英文名該怎么念。但短短一天,它仿佛就成了我們全家的救命靈藥。我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像醫生那樣,嘗試學習它的藥理、弄清不同仿制藥版本間的差異,甚至要像炒股一樣隨時跟蹤這款藥飄忽的價格,并絞盡腦汁想辦法弄到它。
一切都從2022年12月24日上午,我坐上回家的高鐵開始。頭天夜里我媽說,她和我爸的抗原都測出陽性,兩人開始發燒躺在床上。想到家中還有兩個有基礎病的高齡老人無人照顧,作為獨生子女,我沒有選擇,當即買票回家幫忙。
“幫忙”具體包括:每天做營養餐,給老人測抗原,把老人送進醫院,千方百計找澳門渠道買抗病毒藥,安排堂哥和丈夫、水客三人接力送藥,查閱國外文獻學習如何吃藥,判斷是不是假藥,把多余的抗病毒藥分給其他人,等等。
最難的是找藥。這一過程如同終點未知的登山,永遠不知道終點是在這座山峰上的Paxlovid,還是下一座山峰上的托珠單抗。2022年12月這過去一個月,我看見黃牛給出的藥品價格高高升起,又重重落下,直到最近,終于看見了第一波重癥高峰將要過去的曙光,全國藥物也已在逐漸增加供應。
跟水客接頭拿藥
早在感染前,我媽就按照我列的清單,備了一批可以應對新冠感染的藥和物資:布洛芬、抗原、口罩、止咳口服液、體溫計、血氧儀、一次性手套、含氯消毒粉……但提前準備小分子抗病毒口服藥,還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回家前一天,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