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賀“韓國新年”:當持大國民心態,輸出文化軟實力丨快評
東亞諸國共享漢字文化圈的歷史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同中有異、你中有我的格局,只是在近代民族國家的此疆彼界出現之后,才產生了同途殊歸的“分流”現象。
責任編輯:陳斌
兔年新春,網友因大英博物館的一條微博吵翻天。
為宣傳韓國旅游局舉辦的一項活動,大英博物館在官方賬號發文“慶祝韓國農歷新年”(Celebrating Korean Lunar New Year),引發東亞網民爭議。一些中國網民痛批“博物館不懂歷史,只會誤導”。事件過后,大英博物館刪除了微博,但并未作出回應。
此次“農歷新年冠名權之爭”,其實也是東亞文化圈內部特別是中韓兩國之間相似論爭的持續。除開“韓國申遺”這種“年經帖”以外,尚有“韓國網友圍攻李子柒挪用韓國泡菜”“平昌奧運會宣傳片盜取活字印刷術發明權”這樣的偶發事件,也曾屢屢引發兩國網民之間的論戰。
除了此次“韓國農歷新年事件”,韓國旅游局也曾因為“我國有一句古話:百聞不如一見”的宣傳語引發中國網民“《漢書》原來是韓國著作”的吐槽。
朝鮮半島長期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屬國,引入了中國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