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師老爹慶幸我沒“子承父業”丨記者過年
年輕人能溜,在設計院干了大半輩子的老爹溜不了,只能自救——重點承接來自政府和國企的設計訂單。
老爹總結,對于民用設計單位而言,盡快形成技術壁壘是一大出路。
責任編輯:譚暢
2023年1月7日,江蘇常州,一位市民在湖景房商住樓盤房地產項目附近眺望。
大年初一,全家一起去喝早茶。席間,老爹問起我去年的收入,報完數字,他忽然說道,你當年要是干了我們這一行,如今可能還拿不到這個錢。
老爹說的是建筑業。建筑在我們家也許有家傳,祖父、老爹兩代均畢業于建筑名校,也都做了建筑師,見證了這一行大半個世紀的發展。本來我該是第三代,奈何十年前我在文理分科之際,毅然選擇了文科,“家傳”自此中斷。不過老爹依然對此念念不忘,高中時周末開車接我回家,他總會念叨,假如我選了理科,以后大學就能學建筑,畢業后回家,在這座南方一線城市繼續做建筑師,他還能給我鋪鋪路。
誰料行業興衰榮辱似乎就是一夜之間:研究生畢業不過3年,老爹已經有些慶幸我當年沒有子承父業。國家政策與疫情因素互相疊加,曾與中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一道狂飆突進的行業,已然從全盛時期的活兒自動找上門,變成了大企業也得出門找活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