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的貴陽,制造業也很強
貴州制造為什么能行?
責任編輯:戴春晨
經濟繁榮一枝花,全靠制造業來當家。
在中國,一小半的城市撐起了全國制造業的大半邊天。
據賽迪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2)研究報告》(下稱“制造業百強”報告),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總計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近19萬億元,占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高達60.2%,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48%,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量占全國63.1%[1]。
從區域格局看,這些百強市東部多于中西部,南方多于北方,這樣的情況并不意外。令人意外的是,一些默默無聞的城市突然闖入人們的視野,比如位居中國大西南的省會城市貴陽。新的數據告訴人們,“爽爽的貴陽”不僅風景優美,制造業也很強。
一切都是怎么發生的?
深蘇廣三強領跑
“制造業百強”報告顯示,東強西弱和南強北弱,這是中國制造業的空間版圖。
從東西區域看,東部地區入圍城市達到55個,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高地。
其中,山東上榜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總計14個;江蘇緊追其后,雖然在入圍城市數量上少于山東,但卻是全國唯一所有地級市都上榜的省份,共計13個。
與此同時,得益于近年來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路,中部和西部地區先進制造業發展成效初步顯現。
在此次榜單中,中部、西部地區分別有27、12個城市上榜,較2018年共增加5個城市。東北地區有6個城市在榜單內,五年間東北地區上榜城市數量變化不大。
而從南北榜單看,南北方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數量差距仍然較大。
我國南方和北方地區分別入圍70和30個城市,南方地區是北方地區入圍城市數量的2.3倍。
對比五年數據來看,“東強西弱,南強北弱”差距有所縮小,但仍未出現明顯的變化。
具體到城市,深圳、蘇州、廣州三地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穩中求進的產業發展政策和成熟的資源配套機制,領跑全國先進制造業。
為什么是這三座城市?
深圳繼2021年位列先進制造業百強市首位后,今年再次位列第一。
根據深圳市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木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