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母親的創業之路丨記者過年
母親在小城開飯館的故事,遠不是那些發家致富、篳路藍縷的創業神話,但母親和她的同代女性一樣,無論身在何地,年齡幾許,仍相信憑借雙手可以改變命運。
責任編輯:劉悠翔
幾年前,母親錯信熟人,投資失利,欠下外債。這筆債務是一道暗影,籠罩著我們這些年的生活。
56歲的母親依靠退休金生活,我不定期給她匯一些錢,但總覺得是杯水車薪。好在債主們都是她的親朋好友,母親靠著平日攢下的信任,按比例定時還錢,扛過了催債最緊迫的兩年。生活重回平靜,我們敢回家過年了。一切向好,但也沒有徹底解決的希望。
就這樣來到了2022年秋天,母親忽然說,她想開一家飯店。
她的合伙人是一個比我小兩歲的女孩,母親叫她燕子。燕子是90后,從她瘦小的外表很難看出,她已經生了兩個孩子。從農村出來后,燕子在KTV打工,后來做到飯店經理。她挖來了廚師張師傅,加上我的母親,三人入股,張羅起一家小飯館。
三人各自帶來了技術、人脈和經營飯店的經驗,分工明確:張師傅掌管后廚,母親管賬,燕子管錢。母親和燕子的入股金額持平,并列最大股東。一位縱橫生意場的女性朋友建議母親,哪怕多出1%也好,一定要拿下最大話事權。母親卻認為沒有必要,她喜歡一切有商有量。
起初母親詢問我的意見。我對商業經營一竅不通,但我看出,比起掙錢,母親更大的動力是想找點事做。
我家在江西中部的一座小城。年輕時,母親在一所中學做出納,后來轉去打理圖書館。那座圖書館形同虛設,只在應付上級檢查或參與評比時才有事可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