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外面的世界,發現家鄉才是“有風的地方”丨記者過年

身邊的同學,許多人真的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但在大城市的功利社會與許多具體的現實短兵相接,所謂的中心意識逐漸將自我吸收、吞沒、蠶食后,曾經想要逃離的“小地方”,現在更像伊甸園、“有風的地方”。

發自:四川西昌

責任編輯:李慕琰

近年,西昌成了流行打卡的“四川小三亞”。搬上一條塑料板凳,就可以坐在太陽下發呆。 (南方周末記者 付子洋/圖)

百無聊賴的下午,我隨手刷著手機。一位博主正在分享攢夠積蓄后,到云南普洱低成本隱居的故事。窗外,川西南安寧河谷的冬日陽光,將毛衣烤得暖烘烘的。人站在戶外,腳底也會慢慢變得熱乎。四周是橫斷山脈廣袤的青山,高原空氣干冽,白云在藍天中緩緩飄動,看到松鼠從松針間閃過的一瞬間,我猛然意識到,好像不用去云南旅居。

這是春節回家的第二天。

我出生在四川西昌。除了是著名的涼山地區的州府,從小,家鄉在我的認知里,主要是一個旅游城市。它全年平均氣溫17.2 ℃,有邛海、瀘沽湖等高原湖泊。在我小學的時候,它還被樸素地稱為“小春城”,出租車里循環播報的頭銜,叫“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F在,按照新晉的民間網紅叫法,是“四川小三亞”。

學生時代,每逢節假日,來自川渝、陜西等地的自駕游客便成群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