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貓的1400公里春運丨記者過年
和社交媒體上爆紅的“第一批回老家的貓咪”一樣,我們到家后,豆腐也成了許多長輩的關注焦點,分擔了年輕人被問工資、被催生育的社交壓力。
在父親母親那一代人的記憶里,養貓等于是養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小幫手”,既能吃剩菜剩飯,又能抓老鼠,周圍鄰居也會來喂,“誰家里鬧老鼠了就借用一下”。而現在的寵物貓,只需要可愛就可以了。
責任編輯:汪韜
黃豆腐是只9個月的布偶貓妹妹。
喵——
我家黃豆腐是只9個月的布偶貓妹妹,耳朵、背部和尾巴帶著灰咖色,肚皮、脖子和四肢是雪白的。黃豆腐有名有姓,出生在廣東,第一個春節回了我的老家浙江。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春運路途遙遠,浙江和廣東相距1400多公里,自駕至少需要15小時?;ǔ菑V州冬季溫暖,而浙江則寒氣侵骨。所以春運之前,我考慮過讓豆腐獨自留守在家、派人上門喂養或是寵物店寄養。但由于住所遠離親朋,附近寵物店居住條件不佳,豆腐很害怕孤單,所以自駕帶著貓咪回老家,是權衡之下的最佳選擇。
服務區經常遇見帶寵物貓狗的車友,天南海北的陌生人有了天然的共同話題,而回到老家縣城里,年輕人+貓的家庭組合還比較少見,愛貓者有之,懼貓者亦有之,話常常聊不到一塊兒去。
“你回家怎么還帶了一只貓!”“這個貓咪這么可愛,沒法抓老鼠吧?”“生小孩就不能養貓了吧?”貓咪給家鄉年味貢獻了新的談資,但某些時刻我只能微笑不語。
貓在囧途
為了盡量減少豆腐春運時的不適,我很早就開始做準備。
貓不像狗,狗能在服務區方便和撒歡兒,絕大部分貓只能一直待在車里——比如此次返鄉需要十幾個小時,所以首先得給豆腐營造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