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的時代,專家學者應該如何走向公眾?

近年來,一些專家和學者因為言論前后不一,屢被打臉,也喪失了不少公信力,去“啟蒙”也少了不少可信度。

責任編輯:劉小磊

美國作家格拉德威爾和他的新著《戰爭與沉迷》。 (資料圖/圖)

平日里,離開家鄉的知識分子,可以活得不食人間煙火。一年一次過年回家的時候,知識分子會無可避免地遭遇文化沖擊。返工后的反思中,往往會生出日后要對大眾“啟蒙”的沖動,和“啟蒙”而不得的惆悵。啟蒙啟蒙,當初是指教育蒙童,“破蒙”,讓愚昧的人得到知識的滋養,協同進步。應該說這只是一個比喻,和其他的比喻一樣,總是有一些誤導的。

首先,啟蒙的立場有居高臨下之嫌。知識分子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會把人的腦子一下子關住。人們在情感上就難以接受,又怎么會愿意聽你去講話呢?人和人的聰明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書本知識”上的聰明(book smart), 也有的是村頭巷尾的聰明(street smart)。知識分子也可以謙卑下來,從那些村頭的智慧里有所收獲。

近些年來,應試教育,使得一個人只能專精于一個小小領域,聰明也只限于自己的領域,或是一些書本知識,悟出的道理也不大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強龍斗不過地頭蛇——在解決實際問題上,返鄉的知識分子或許不及隔壁牛二。不如放下自己,不要把自己擺在啟蒙的位置上。如有這種放下,效果如何?大家不妨嘗試。

從大城市或者國外回來的讀書人,遇到文化沖突,好萊塢電影里弄得門兒清。書生返鄉是好萊塢電影一個常見的套路,每次返鄉的外來者想要給人指點迷津的時候,鄉里的人就說:“你覺得你比我強,可以教訓我了?”一句話就把對方的嘴堵住。

另外,現在民風也不是太好?;丶业臅r候,很多地方的人只認錢財和權勢。這個時代知識本身的勢力是單薄的。你想自討沒趣,想成為最不受歡迎的人,就去霸王硬上弓,硬給人家啟蒙。很多鄉村和小縣城的人自以為過得很好,你要想“喚醒”,點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