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人工盡量不用機械?僅適用于以工代賑項目,莫增無謂恐慌丨快評
更進一步,經濟的修復與重振,必須以社會信心的修復與重振為前提。社會信心的修復與重振,必須從企業家精神及信心的修復與重振開始。企業家有信心,看好未來,敢于投資下注,才會多多招人,大家的收入才會上升,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才會樂觀,從而敢于消費,進而帶動經濟增長。這才是經濟修復與重振的正路。
責任編輯:溫翠玲
日前,國家發改委公布新版《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將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2014年版辦法。新版辦法凡52條,比2014年版(共36條)整整多出了16條;其新增的第28條成爆點,引發大量關切與議論,惹得國家發改委專門出來“答記者問”,對該條進行界定與澄清。
該條規定:縣級發展改革部門應指導以工代賑項目業主單位、施工單位,按照“能用人工盡量不用機械,能組織當地群眾務工盡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的要求,組織項目所在縣域內農村勞動力、城鎮低收入人口和就業困難群體等參加工程建設……
不少人引用了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講述的一個段子,對這兩個“盡量不用”進行調侃。不過不同的版本細節差別很大,什么“九十年代”、“中國”云云是明顯的篡改。
這里引用經濟學作家Stephen Moore親耳聽弗里德曼講的版本。弗里德曼1960年代去亞洲某國(從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