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登記制度調整背后:多與生育保險待遇掛鉤,漸回歸原本職能
在楊凡看來,四川的調整讓生育登記回歸了原本的職能,“把生育登記的功能純粹化”,同時也符合了大眾對生育率的期待。
“在計劃生育時代,會用這種方法來限制生育,現在逐步回歸正常。一個人已經出生了,那就是這個國家的公民,你不可能不登記他/她?!?br />
2021年,董曉瑩和多位關注女性權益和生育的律師做了一份關于非婚生育女性是否能做生育登記、申領生育保險等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彼時,只有廣州和深圳“存在領取生育保險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2年2月3日,湖北省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新生兒室。
“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應辦理生育登記?!?/p>
即將于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的《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取消了對登記對象婚否和生育數量的限制,有效期五年。消息一出,即引起空前關注。
2023年1月30日,四川省衛健委相關處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管理辦法》中所說的“生育登記”并非大眾所認為的“上戶口”,生育登記可以通過網上登記,主要是向群眾宣傳告知其有哪些權利、義務,也是部門對群眾基本情況的了解,“跟上戶口是不一樣的”。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人口學系主任楊凡解釋,生育登記的本質是為群眾提供優質的生育服務,為人口統計提供重要的數據來源。但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生育登記曾被賦予生育審批的功能。
在楊凡看來,四川的調整讓生育登記回歸了原本的職能,“把生育登記的功能純粹化”,同時也符合了大眾對生育率的期待:“生育登記解除限制條件、流程變得更為方便,總體來說是降低了生育成本?!?/p>
她補充:“但這只是優化生育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提高生育率的角度來講,它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p>
確立時間不長,四川七年兩度調整
生育登記制度的調整,是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進行的。其推出是為配合完善2016年起實施的“全面兩孩”政策,確立的時間并不長。
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中提出: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對生育兩個及以下孩子的家庭,不實行審批,由其自主安排生育。
此后,天津、廣西、重慶、四川等多地都出臺了規范性文件,對生育登記作了系統性規定。
2016年2月23日,原四川省衛計委印發《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辦法(試行)》(下稱《辦法(試行)》)明確,提倡和鼓勵夫妻在懷孕前后辦理生育登記,依法享受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辦理生育登記的情形分別為夫妻生育第一個子女的、夫妻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公民現場辦理生育登記需提供夫妻雙方身份證明和結婚證。
彼時,在四川,生育登記的主體身份為夫妻,生育登記的子女數量為2個。進行生育登記后,登記對象可獲得《生育服務證》。
2016年5月20日,原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做好生育登記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則再次明確,夫妻生育第一個或第二個子女的,實行生育登記。意見強調,生育登記制度是“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