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后現代都市病”嗎?“邊界感”不是原子化的理由

后現代病患相信都市是偉大而全能的,又是孤立而割裂的,他不需要跟周圍惱人的“鄉下”發生任何關系,就能獲得引以為傲的發展成就。貨架上可以自動長出米、面、油、水果和蔬菜,冰柜可以自己生出肉類,直接去超市買就好了呀。后現代病患們不明白,為什么“鄉下”和“鄉下人”不肯相安無事地安靜待著,老死不相往來,卻偏偏要給城里人平添許多麻煩?

責任編輯:陳斌

高速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極速的現代化進程在極大改善現代人生活質量的同時,也使得“都市”的概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在漢語語境內,“都”意味著政治中心,“市”意味著經濟中心。而現代化超級大城市的出現,使得都市超越了字面上的意義,象征著一種全新的、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原子化”就是其中之一。

傳統社會小共同體:對個體壓迫與保護并存

在前現代社會中,除極少數從事工商業的市民階級外,絕大多數人的生計是需要在固定時間內密集投入勞動力,且需要高度協同協作的農業生產。

以最典型的水稻種植業為主,在關鍵性的插秧和收割階段,生產方式本身就使人自動結成共同體,而最天然的共同體就是家庭,以家庭為最小單元擴展到家族、宗族、民族、國家,儒家思想中由家而國的共同體認同圈由此形成。

在農業社會的生產模式中,個體為了生存必須高度依賴共同體,脫離土地和共同體的個體即成為被歧視的“流民”。

而共同體中明晰且森嚴的層級秩序也意味著集體對個體必然壓迫與保護并存?!吧衔徽摺奔葘Α跋挛徽摺庇泄芾?、限制甚至壓迫的權力,也有保護、豢養的義務。

而小共同體對個體是偏向剝削壓迫還是偏向保護豢養,往往取決于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