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子女更易出心理問題?要放棄完美主義控制欲,給孩子自由成長空間

所有打著愛與關切的幌子的假模假樣,根子上還在于控制欲、強迫性、霸蠻性、虛偽性。于是,假“關懷”與假“民主”的精髓不僅在于“常有理”,還在于哪怕已經氣急敗壞也絕不動手。不戰而屈人之兵,乃至不露聲色地控制,是其最高境界。

責任編輯:陳斌

我一度頗為“膜拜”做教師和醫生的朋友,理由是他們往往富有耐心、教子有方。

前不久我還和家人感慨,家長是教師的孩子優秀率很高,因其在教育孩子方面善于抓住“點”。一位做教師的朋友就曾告訴我,孩子之所以能上“211”,就在于從小就培養了好的“學習習慣”。我對做醫生的家長也有好印象:做事嚴謹,比較講道理,孩子比較有教養。

我一直以為天下做老師和醫生的父母都這樣文明而細膩,但是微博主“李小呼?!钡囊环v述,卻讓我大吃一驚。她說,個人觀察,母親是醫生或教師的家庭,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會高些。她的理由是,從事這兩種職業的女性,容易產生一種性格共性:焦慮、控制、完美主義,但又非常在意個人形象,不容得任何人指出她們的焦慮和控制,所以不自覺表演出一種別扭做作的“關懷”與“民主”。

為增強說服力,她舉了自己的例子:我媽就是教師,我從小跟她相處的感受是,她人中龍鳳,她好有道理,她做得全對,那為什么我這么痛苦?難道真的都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媽的方式是,什么都征求你意見,然后再花一個小時告訴你為什么你的意見是錯的,最后丟給你一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