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綠,在戈壁,也在上海CBD
提到上海,我們會想到什么?
不論是在真實的上海,還是在文學和影視藝術中刻畫的上海印象里,外灘林立的古典主義萬國建筑群,隨處可見的法國梧桐和24小時便利店,寸土寸金、中國最稀缺的、商業價值最高的、最前沿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之一,公司總部集聚的摩天高樓,凡此種種,好像天然賦予了上海一種生人勿進的高冷氣質。
在上海的B面,由7000家咖啡館建構起的濃郁的咖啡香氣,帶著上海人從容的生活儀式感,構成了這座城市的精致底色。蜿蜒的蘇州河汩汩流過,潤澤八方,老弄堂里的喧囂與人間煙火氣、隨處可見的城市路名地標、穿著志愿者工作服的年輕人,種種跡象好像又昭示著上海不是冰冷的水泥森林,而是有溫度和情感的生命體。
上海像一個巨大的機器,它依靠數以千萬級的市民、城市中的商業主體謀求美好生活的生產消費活動而發展、運轉。商業主體之間錯綜的交織關聯,像一副多米諾骨牌。城市的活力與潛力能釋放到多大,被每一個小齒輪間的摩擦耗損而掣肘,尋找到關于愛與善意的最大公約數,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主體所不可回避的命題。
建造“空間站”
面對高樓林立的CBD,田川和團隊的同事思考了很久,到底要在這里打造一個什么樣的空間。
人與城市是緊密關聯著的。城市需要給予人以前行的能量;人與公益是緊密關聯著的,當我們越來越發現那些“消失”的附近開始回歸,每個人都開始期待一個良好的社會公共空間的模樣。而調動起五感的想象,要去描摹這樣一個環境應該是什么樣子——它可能承載著每個人對美的需求,有場景依托,也要有情感交互,最好,它能有價值、有鏈接的力量。
在上海,在陸家嘴,可以有N多種選擇來通過投資實現高回報率,比如引入地標式的商業或品牌,比如設置公司的客服或者展示中心,最不濟,讓它成為公司接待門面的一部分,增加大氣和開闊。
但事實上,作為支付寶空間站項目負責人,在進行空間規劃時,田川和同事們在還沒想好“要什么”的時候,最先作出了“不要什么”的判斷——上述那些不會出差錯的選擇,支付寶從一開始就放棄了。他們摒棄了一切強硬的“品牌植入”觀感,想要塑造一個不以金錢、體面、商業利潤來衡量價值的空間,他們希望以一個純粹的用戶視角,尋找到一種好玩的、有趣的講述方式。
他們的參照對象是每個人生活中早已離不開的支付寶App——作為線上流量的聚集地,支付寶已經成為數字生活平臺,它搭載的內容不僅僅為了支付寶而創造價值,而是更多地開放給合作伙伴,讓它以“鏈接”來全面地服務更多用戶、服務社會。那支付寶的線下體驗空間是不是也可以?
于是,一個由企業發起、迄今可能都是唯一的、開放的、免費的、社會化的公益空間——AlipayLab支付寶空間站誕生了。它坐落于上海繁華地段南泉北路447號,有一整塊富有未來感的玻璃幕墻。它向所有人開放,沒有任何商業回報,純粹的公益性質,田川帶著團隊,開啟了這場免費的、但又成本高昂的冒險之旅。
這不是一家宣傳支付寶的品牌體驗店,而希望以互動活動和互動體驗為核心,與合作伙伴機構聯動開展的活動去呈現一些有關于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實踐的內容。
因為在他們看來,空間站本身承載著的意義就是關于探索、關于未來的概念?!拔覀円蚕M覀冊谶@個空間站能共創一些比較新的事情,由支付寶空間站作為一個平臺,和更多的社會機構、品牌等生態合作伙伴共創一些創新型的互動體驗模式和活動模式,更好地去號召用戶通過新的形式去參與到綠色公益中來?!?/p>
支付寶空間站外墻
從互動開始
空間站內以電子科技感的塑造為主,但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兩塊區域,一部分設置為互動體驗區,互動設備和屏幕占滿了這一區域的主視覺;另一部分則是靈活的開放活動場地,可以隨時根據活動主題、不同合作伙伴的宣傳主旨進行更新。這里有“人機交互”的“暖科技”,也有更多真實的通過活動來塑造“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以“暖科技”為具象化的載體,更多有溫度的公益活動在支付寶空間站落地。
乘坐“能量球”的時空座駕,在VR體驗中,從魔都起飛,一路經過清水河、敦煌、平武,來到阿拉善那一片神秘的戈壁中,在瀑布、雨林、沙漠構成的環形屏幕前,在逼真的4D效果之下,親眼看看你曾栽下、看著它一點點長大的那棵梭梭樹,領略對于環境保護的使命感;屏幕里,雨川可以流動,你可以聽到風呼呼地吹過,瀑布的水花仿佛迎面撲來,恍然間穿越至蜀地,大熊貓、川金絲猴等就在面前,未來還將有更多的“神奇動物”因為你的守護、因為許多的“人人一平米”而靈動可愛。
把6億人手機里的“螞蟻森林”放進空間站,放映成座椅里的4D“微電影”——所有互動體驗的前提都是“好玩”,互動形式的核心要義是有趣,把用戶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講述品牌故事”,這是支付寶空間站團隊達成的首要共識。通過游戲感受一場真實的、沉浸式的旅行冒險,當融進眼眶的黃沙被綠意覆蓋,支付寶空間站選擇用超擬真的場景與嚴謹的體驗還原,在實體取景和建模后,通過腳踩能量球的方式來把螞蟻森林的過期能量重新“踩集”起來導入到螞蟻森林賬戶;用“大富翁”的玩法親身加入“零碳行動”,增添用戶對于“碳達峰”“碳中和”的認知;在衛星遙感技術的加持下,通過游戲,即可化身種植戶,跟隨著大山雀完成游戲獲得助農金,用一種區別于說教的“娛樂化”“沉浸式”敘事逐漸潛移默化,讓對綠色、對公益的感知和觀念在現實內延續。
體驗“飛躍螞蟻森林”
不止互動
在開放的活動區,支付寶空間站結合公益活動、品牌跨界合作等形式,與有著相同理念和責任的合作伙伴舉辦公益演講、公益集市、定向賽、低碳DIY、環保畫展、公益畫展、攝影展等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通過傳遞與吸納多元的正向價值,以多樣化的適配能力,成為連接著更多公益與社會議題的場景,勾連起社會環境與個體行動的媒介載體,逐漸釋放出用戶群體認同中愈發飽滿的可能。
2021年,在支付寶空間站舉行的“身邊的螞蟻森林”體驗展,讓遙遠線上的“螞蟻森林”搬進了城市里,讓在大城市生活的大朋友小朋友,近距離了解螞蟻森林落地區域的動植物知識,一同探索地球上的神奇物種。
活動現場,除了讓人能一眼記住的那直徑達3米的標志性裝置“1噸能量球”,在支付寶空間站里真實的梭梭樹,各種鮮為人知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圖文和視頻的形式,生動地與參觀者們互動,而最收獲良多的莫過于專家們的分享會!
活動邀請了多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專家,為觀眾講述關于螞蟻森林保護物種的相關介紹和故事。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任趙翔的分享過程中,他問到“保護三江源的雪豹和上海的關系”時候,一位現場六年級的小學生就用自己的答案贏得了現場的陣陣掌聲“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而長江是上海的母親河。保護三江源,就是保護上海的水源。雪豹是三江源頂級的肉食動物,要保護好雪豹,就要保護好三江源的生態平衡?!焙芏嗳酥恢Wo雪豹,但總覺得這個生物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通過分享會,讓每個人都能了解生物保護的生態鏈和因果關系。對于保護物種,每個人都更了解和貼近一點。
也許線下實際的感知,親身與自然接觸,能讓所有參與的人都能有所收獲和感悟,這也是支付寶空間站的初心,讓這里成為社會化的公益綠色場所!
螞蟻森林活動現場
作為螞蟻集團唯一線下面向C端的對外窗口,空間站自投入運營以來,過去兩年里,全民大偵探、無塑計劃、WETALK青少年公益演講,在多樣的活動里與不同的人相遇,包括很多在外界看來屬于特殊群體的人們,比如視障人群、比如唐氏綜合征群體。
在2022年9月5日至10月7日,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君愛公益專項基金聯合支付寶空間站等全上海28個地標空間,舉辦了《陪伴成長的時光》雀亦鏘鏘公益藝術集。這次活動通過多元化的藝術表達形式,倡導全社會了解和包容心智障礙群體,給予他們更多鼓勵和接納,以助力特殊群體的社會融合。
在公益沙龍的活動現場,來自螞蟻集團的志愿者們與特殊兒童家庭結成對子,共同完成DIY作品,傳遞愛的力量?;顒咏Y束后,無論是志愿者還是工作人員都是感慨良多,像有來自螞蟻集團志愿者小姐姐對特殊兒童聰聰的寄語:“其實這個世界還是一個非常充滿友善充滿愛的一個世界,我也希望聰聰能早日從他自己的世界中可以走出來,多多的去擁抱這個世界,發現這個世界更多的美好,其實大家還有很多人都會想去接納他,去想和他成為朋友”。
伴隨著活動和交流的深入,支付寶空間站團隊的工作人員發現,對于這些特殊小朋友而言,“他們并不希望自己被特殊地對待,他們可能更需要平等;他們可能也不希望受到過多的關注,而更需要的是未來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否有一份生活技能,能不能像正常人一樣過上平凡普通的生活?!薄@是他們目前面臨的需求困境,“既然他們有這樣的訴求,我們也希望能夠做點什么?!?/p>
不僅要開放地“引進來”,還要“走出去”。于是,支付寶空間站聯系了專業老師,并且提供空間站作為教學場地,每周舉辦兩節公益性質的課程,教特殊的小朋友從零開始學畫畫,也舉辦展覽,讓很多具有獨特天賦和技能的小朋友的作品能夠有展出的平臺,被更多人看到,工作人員們也開始走進東二社區做志愿者,將來自支付寶的公益屬性和心智擴散到周邊的社區,傳遞到更多角落。
就像支付寶空間站項目負責人田川所說的,他們做這個場館,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個開放式的空間,能夠盡自己的努力,能夠跟社會機構一起,能夠更好地去服務用戶、服務特殊群體,更好地踐行社會責任。
螞蟻集團的志愿者們與特殊小朋友們合作完成手工作品
踐行社會責任方面,支付寶空間站同樣作為浦東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迎來一批又一批在這里學習智能手機常用軟件使用技巧的老人們。身著藍馬甲的志愿者更是走出了支付寶空間站,走進附近的社區,讓溫暖來填滿橫亙在互聯網世代與老年人之間的“數字鴻溝”,讓更多老人們不被科技社會邊緣化。80歲的鄧經綸爺爺曾表示反詐功能對他非常有幫助:“年紀大了判斷力有所下降,一些新事物我們也不了解,容易上當,反詐APP能夠幫我們阻擋許多危害?!?/p>
支付寶空間站藍馬甲志愿者走進社區,為老年人普及防詐及智能手機的應用
以充滿溫情的支付寶空間站為圓心,半徑之外,還有更多豐富的、值得探索的、更多創新公益的可能性正在生長。而當社會化的綠色公益開放空間不斷與各個群體板塊、行業領域準確對接,通過聯合合作伙伴開展的各式各樣活動的倡導和實踐,讓公益的觸角得以觸及全年齡層的用戶群。
在未來,支付寶空間站還計劃拓展更大的“朋友圈”,和政府部門或者其他機構合作,和產業、行業合作伙伴拉通合作,聯動協會機構、社區街道,帶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公益的生態圈陣營里來投入、共融共建,成為聯動起更多用戶和公益力量的重要引擎,成為容納豐富公益合作模式的天然孵化器,讓上海的“支付寶空間站”形成可復制的公益模式,在更多的城市落地生根,它將為公益事業持續注入更多的開放性可能。
站在南泉北路447號,面對眼前的支付寶空間站,田川和同事們覺得,他們的設想正在一點點實現,它會變成一個美好的公共場域。過去的兩年里,支付寶空間站累計服務用戶超10萬人次,鏈接生態合作伙伴超50家,舉辦公益環保相關的活動超100場,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人,是構成城市的原子,也是科技的根本。
是相得益彰,豐饒共生,還是汲汲營營,竭澤而漁?支付寶空間站選擇了前者。社會滾滾向前,支付寶空間站相信每個微小個體蘊含的力量,也相信每一股由微小的舉動帶來的善意,終將賦能城市,為世界帶來美好的改變。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