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臺勾連“白手套”半世紀活動史丨智庫視點

縱觀“日華懇”近年來的活動,凸顯“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安全聯結,成為尤其值得關注的動向。

責任編輯:姚憶江

“日華懇”干事長是安倍胞弟,曾任防衛大臣的岸信夫,他曾多次公開主張日臺建立安全對話關系。 (IC photo/圖)

目前,日本與臺灣地區維持非官方的以經貿為主的實務性往來,但是當雙邊關系出現需要正規外交手段解決的問題時,日臺便會借助一些便于政治性勾連的“白手套”,充當解決問題的溝通管道。

半個世紀以來,有很多組織和個人都扮演過“白手套”的角色,但以影響的深遠性和時間的持久性而論,則無疑非“日華懇”這個組織莫屬了。

所謂“日華議員懇談會”,是日本國會最大的跨黨派親臺議員組織。

“日華懇”的由來與發展

在中日實現邦交正?;?,為維系日臺之間的經貿往來,雙方于1972年底分別成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和“亞東關系協會”,從性質上看二者屬于民間法人團體,這種民間屬性導致它們僅是在禮節性及事務級層次上維系著非官方往來。但當面臨敏感度高的政治議題時,日臺雙方無法進行直接“政治”接觸。作為對策,1973年3月14日,由152名自民黨“親臺派”國會議員以“維持和發展日本與臺灣的友好關系”為宗旨,組成的“日華關系議員懇談會”(簡稱“日華懇”)便由此粉墨登場了。

隨著半個世紀的發展,“日華懇”從單一的自民黨組織變為跨黨派組織。由于1993年自民黨的分裂,“日華懇”也隨之分裂,而新成立的各黨紛紛組織本黨的“日華關系議員懇談會”。為重新凝聚力量,1997年2月5日,自民黨和各黨的“親臺”議員決定成立跨黨派的“日華議員懇談會”(仍簡稱“日華懇”)。

新“日華懇”雖然是跨黨派議員組織,但自民黨一直是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