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學教材緣何遭吐槽?為評職稱而攢,非為學生而寫
國外教材的編寫,需要直接面對讀者和學生的挑剔,學生的選擇直接決定了一本教材的成敗。教材編寫者得到來自市場反饋的信息更加直接和高效,迭代更新的速度也就更快。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不久前,上過大學的人紛紛對高校教材開起了“吐槽大會”。其中比較集中的“槽點”是,不少國內高校教材普遍不太“走心”,或者說是不太用心,總是給人學者無趣、教者受累的困惑。這種感覺還相當普遍,并不局限于某所高校、某個專業。
這些吐槽大都是直接點名批評,指出的問題也都是有理有據。比如這些年來網上吐槽最多的某教授編寫的《C程序設計》,有人編輯整理了整整50頁的糾正文檔。其中很多屬于基礎性錯誤,有些錯誤代碼敲上去無法完成編譯和運行。對初學者來說,這會嚴重打擊學習積極性。而這些錯誤直到發行1700多萬冊之后的第5版才做了修訂,可以說對反饋回應相當緩慢。
還有大學掛科率比較靠前的線性代數、量子力學等課程,其實跟教材的選擇也有很大關系??傊?,各個專業總能找出奇葩教材來。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東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