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陶淵明

魯迅先生也曾經認為《搜神后記》出于偽托,他提出的理由是“陶潛曠達,未必拳拳于鬼神”。這個一句話說完的理由未免過于空靈籠統。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元趙蒼云《劉晨阮肇入天臺山圖》畫卷局部,紙本水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搜神后記》并非偽托之作

陶淵明的著作,除了有詩文集即《陶淵明集》十卷之外,還有一部志怪小說集《搜神后記》。陶淵明也是一位小說家?!端焉窈笥洝芬粫?,《隋書·經籍志》雜傳類著錄十卷,題陶潛撰。此前梁釋慧皎在《高僧傳·序》中已經提到“陶淵明《搜神錄》”,可知這部小說集在南朝至唐初一直流傳不衰,只是關于書名的記載略有不同。書中屢次提到劉宋時代的故事,看來是陶淵明晚年的作品,也有可能是他逐步撰寫的一束草稿,最后才由后人編訂成書。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二指出,《搜神后記》乃是偽書,署名陶潛出于后人假托:

舊本題晉陶潛撰。中記桃花源事一條,全錄本集所載詩序,惟增注“漁人姓黃名道真”七字。又載干寶父婢事,亦全錄《晉書》。剽掇之跡,顯然可見。明沈士龍跋,謂潛卒于元嘉四年,而此有十四、十六年事。陶集多不稱年號,而此書題永初、元嘉,其為偽托,固不待辨。然其書文詞古雅,非唐以后人所能。

可是《晉書》是唐初官修的,這里先說《搜神后記》中關于干寶父婢的記載剽掇《晉書》,下文又說其書“非唐以后人所能”,這等于說先唐的人剽竊唐人撰寫的史書,哪里會有這樣的事情?古小說中夾有若干作者身后之事是常見的情形,大抵是后來的抄錄者(古籍的流傳有過很長的抄本時代)、整理者自作主張地把另外一些比較晚出而屬于同一類的故事加了進來。那時的風氣如此。

魯迅先生也曾經認為《搜神后記》出于偽托,他提出的理由是“陶潛曠達,未必拳拳于鬼神”(《中國小說史略》第五篇《六朝之鬼神志怪書》)。這個一句話說完的理由未免過于空靈籠統。陶淵明固然是曠達的,但他又“往往有奇絕異語,放逸之志”(陽休之《陶集序錄》),很欣賞《山海經》《穆天子傳》,在有關的詩里也多有并不曠達的意思。魯迅后來有一段關于陶詩的議論說:

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他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是一個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我每見近人的稱引陶淵明,往往不禁為古人惋惜。(《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

這是深刻的觀察,比他早年只以“曠達”來概括陶淵明其人,要全面得多了。如果魯迅此時再來討論《搜神后記》的真偽,看法同早年寫《中國小說史略》的時候相比也許會有所不同吧。

多為后人仿作

《搜神后記》頗多離奇而有趣的條目,一向膾炙人口。這里關于鬼的故事,既有講鬼如何厲害把人搞死的,也有講人不怕鬼將其制伏的故事,二者并存,后者比較有趣,例如牧童捉鬼:

有一傖小兒,放牛野中,伴輩數人,見一鬼依諸叢草間,處處設網,欲以捕人。設后網未竟,傖小兒竊取前網,仍以罨捕,即縛得鬼。(卷六)

即以其鬼之道,還治其鬼之身。后來劉義慶《幽明錄》中有一則縛鬼的故事,與此幾乎全同,應當是從這里抄去的。

《搜神后記》中又有給鬼下藥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ma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