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電影觀察:“疫情三年,我已經不想看到這樣的電影了”
他們或許無力改變現實的結構性問題(或者說電影的創作者也無法改變歷史真相),于是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生命所不能抵達的未來,將希望寄托給了歷史的書寫。
或許,正是因為春節檔電影的英雄敘事中,還遍布著這些無聲的大眾,我們才更容易被虛構的劇本感動。這些人物可以說毫不起眼,讓我們轉瞬就能忘記,但正是他們成就了主人公的華彩,也為電影提供了相對扎實的現實基礎。
責任編輯:李慕琰
《無名》說的是大時代里眾生的故事。
在經過漫長的影視寒冬之后,電影行業終于在2023年春節迎來了久違的“春天”。春節檔亮相的七部電影(含以點映形式小規模上映的《中國乒乓》)不但在六天的假期中創造了67.58億票房,還拉動了2023年的總票房(含預售)在大年初十便早早突破100億。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2年全年總票房僅以300.67億收官。
這些春節檔上映的電影,內容題材算得上豐富,既有古裝懸疑的《滿江紅》,也有未來宇宙的《流浪地球2》;既有民國諜戰風云《無名》,也有當代奇幻生活《交換人生》;就連動畫片都有兩部,分別是適合親子的《熊出沒·伴我“熊芯”》和更加成人向的《深?!?。
理論上說,這些電影在春節假期中足夠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影需求,但卻依然給人一種單調的感覺。個中原因或許除了排片基本被《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占據,恐怕也與這些電影的主題和人物總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有關。
打一個也許不夠恰當的比方,這些電影看上去百花齊放,其實更像是同一種旋律的不同形式的變奏,乍聽上去很熱鬧,聽多了就感覺到重復和乏味。在經歷了2022年的“影視寒冬”之后,我們當然樂于見到一個更繁榮的電影市場,但若仔細推敲春節檔的幾部電影,又感到缺少新意,有種一味澆筑“雞血”的感覺。就像有人在豆瓣評論中所說的那樣:“經過了三年疫情,我已經不想再看到這樣的電影了?!?/p>
《滿江紅》劇照。
乏力的英雄
近年來,“平民英雄”基本上成為中國主流院線電影的一種重要的人物范式。一方面,講述普通人不平凡事跡的《我不是藥神》《你好,李煥英》《人生大事》等作品獲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另一方面,革命戰爭題材的主旋律電影也習慣用普通人成長為英雄的敘事來塑造主人公,《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等片都是其中的代表。而綜觀春節檔電影,幾乎每一部都可以納入這樣的敘事框架中,大多以平凡個體的超越性事件作為內核,起到點燃觀眾情緒的作用。
張藝謀導演的《滿江紅》票房位居春節檔第一,電影開宗明義地向觀眾陳述,這就是一個小人物介入大歷史的故事。它虛構了南宋初年的一段歷史,以小兵張大和一干同僚不惜犧牲生命接近奸臣秦檜,逼迫對方向公眾公開岳飛生前絕筆《滿江紅》的事跡表達了小人物對大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