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子光:風起風停,根本沒有什么大不了
“我們要往更早去看香港這個地方,它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成為了后來的香港,以及再后來的香港”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廣州
責任編輯:楊靜茹
《踏血尋梅》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受訪者提供/圖)
2016年3月,我在土瓜灣馬頭角道的一棟大廈里準備《踏血尋梅》的采訪。那時電影已經拿下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九項提名,導演是此前只拍過一部劇情長片的翁子光,女主角是新人。電影改編自一起2008年轟動香港的社會案件:來自內地的援交妹被香港嫖客掐死再肢解,尸體被發現后,嫖客自首。
電影中呈現了一個大眾在港片中不太容易看到的香港,沒有維多利亞港的江風船鳴,沒有中環寫字樓的燈火輝煌,甚至很少有帶著市井氣的攤檔食肆。鏡頭對準隱沒在游客眼中的日常,對香港本土居民來講,也是不用心留意就難以察覺的細碎片段。
當日采訪結束,已經凌晨4點。我走到街上,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香港,街道空空,全無平日的匆忙。趁著夜風走到溫思勞街,不遠處的紅茶館散發著曖昧的光,地上散碎著白色的花瓣。與燈紅酒綠的蘭桂坊相比,入夜后的溫思勞街靜得出奇,這或許與對面的暢行道有關,世界殯儀館、萬國殯儀館、福澤殯儀館、九龍公眾斂房挨個排開,白日里,這條街擺著齊整的花圈,門店里是厚密而整齊的棺材,空氣中紛飛著灰白色紙錢灰燼,入夜后熄了火星,呼吸間也彌漫著一股燈油味。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坐在地上,雙目無神,面帶絕望,還有人靠著墻,兩眼緊閉,似乎隨時都會驚醒。
這樣的場景與《踏血尋梅》傳遞的氣息相合,由此來看,翁子光拍的是“邊緣香港”。電影的主要角色,串起整個故事的臧Sir是郁郁不得志的老警察,正在經歷中年危機;女主角王佳梅來自內地,粵語說得磕磕絆絆,回不去故鄉,融不進香港;殺手嫖客白白胖胖,看上去很大一只,與世無爭,但分尸時心狠手辣。
《風再起時》 劇照,四大探長(受訪者提供/圖)
在一次采訪中,翁子光稱這些人物都在訴說著他感受到的社會氛圍?!短ぱ獙っ贰穭”就瓿珊?,他曾陷入一段情緒低谷,電影進程卡在半路,情感受挫,生活看起來挺艱難。日常的停滯將他的精力轉向自我審視和對外觀察,他發現這一時期感受更加真實,在與情緒共存的過程中,他完成了電影的拍攝。
社會氛圍是翁子光在拍電影時重點關注的部分。這或許是超過十年影評人經歷留下的職業習慣?!坝霸u人會更多從歷史的洪流里去看香港,也從這個角度去表達香港。我拍電影時也會考慮,我們這個時候出現這么一個電影,它的特殊意義是什么?”
在新電影《風再起時》中,翁子光重新描述了香港四大探長的故事,想借此回顧1940年代至今香港的變化。
他拍了幾場街頭的戲,郭富城飾演的探長磊樂與杜鵑飾演的蔡真約會,街上燈火闌珊;梁朝偉飾演的探長南江深夜在九龍城寨游走,幽暗的光影里,他遇到站街女,帶她進了酒店?!拔液芟矚g那幾個鏡頭,因為能看到街上人的狀態。我們擺了很多道具,美術也很講究,想拍出那種人來人往的街道,還原一種年代的氛圍?!蔽套庸庹f。小時候,他聽長輩講(19)60年代怎么樣、(19)70年代怎么樣,很想用電影還原一次?!澳切﹫鼍坝蟹N很原始的浪漫,能讓人穿越時空,聞到當年的氣息?!?/p>
電影《明媚時光》拍攝現場(受訪者提供/圖)
《風再起時》籌備前期,翁子光和團隊尋訪了很多經歷過香港1940-1970年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