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女性終身無孩率接近10%,家庭規模小型化趨勢明顯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等主辦的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2月11日舉行。當前,我國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相互交織,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倡議讓家庭支持導向融入所有的經濟社會政策,家庭建設是新時代人口發展的重要內容,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要基石。未來,如何優化人口發展戰略,促進家庭建設?

當前,我國正經歷著人口和家庭的雙重變遷,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相互交織。年輕一代婚姻觀念正在發生改變,家庭規模小型化趨勢日益明顯。2020年,我國平均家庭戶規模降至2.62人,比2010年減少了0.48人。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培安指出,家庭觀念變化成為我國生育水平下行的重要因素。

王培安:全國適齡人口初婚年齡不斷推遲,女性平均初育年齡推遲到27.2歲,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持續走低。

為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去年8月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就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等7個方面,提出了20項具體的積極支持生育的舉措。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監察專員杜希學:當前經濟負擔重,子女無人照料,女性對職業發展擔憂等成了制約家庭生育的重要因素,要真正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和后顧之憂,就要統籌考慮影響生育的各種因素,對癥下藥,科學施策,切實減輕家庭的生育養育和教育負擔,讓群眾生得起養得好。

優化人口發展戰略離不開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司長宋莉表示,繼續優化婚前孕前保健服務,加強出生缺陷防治和孕期母嬰健康保障,加大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力度,持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宋莉: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助于親子關系的建立,有助于兒童從早期認知情感到社會適應的全面發展。有一句話叫“3歲看大,7歲看老”,所以說從3歲以前為一個人的一生奠定健康的堅實基礎,重視嬰幼兒早期的健康全面發展,對于健康的一生和健康中國的建設必將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家庭建設作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要基石。王培安分析,縱觀發達國家家庭福利制度,一方面部分高福利國家過度強調國家福利責任,而輕視家庭內置的福利責任,沒能有效解決家庭貧困和低生育率問題,高福利國家經過去家庭化后,經濟社會發展出現困境,現在他們又在倡導回歸家庭。另一方面,一些國家的經驗表明,僅有家庭福利和生育支持,而缺少婚育觀念的引導,就難以有效提升生育水平。

王培安:我國在制定實施相關家庭政策時,要通過長期性、綜合性可持續的方式,創造有利于男女共擔家庭責任和性別平等的社會文化環境。

家庭建設是新時代人口發展的重要內容。王培安表示,讓家庭支持導向融入所有的經濟社會政策,經濟社會政策中引入家庭的視角進行生育友好、家庭團聚、家庭權益、家庭發展的審視,把家庭優先的內容貫穿到相關的社會經濟政策中,將家庭視為公共政策的基本單位。

王培安:在城鎮化戶籍改革、就業、醫療、養老、社會保障、住房、稅收等領域的政策創制中,充分體現保護婚姻家庭,鼓勵家庭成員團聚的導向。比如以家庭戶為單位,制定稅收優惠措施,將家庭規模與結構作為公共消費品價格制定的依據。再比如在社會保險,特別是醫療保險政策中考慮家庭的需求,允許部分保險在家庭成員之間適度轉移等等。

王培安建議,大力發展以家庭消費為主體的幸福產業,落實年休假制度,逐步調整縮短工作時間,推行彈性工作制,給家庭生活和休閑旅游更多支持。鼓勵家庭成員共同參加旅游、休閑文化、體育活動,提升家庭消費能力,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托幼服務,不斷為家庭建設賦能增效。鼓勵各種社會資源進入家庭和公共服務領域,滿足家庭多元化的需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