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消的“綜合素質評價加分”:尷尬與困境丨議教

杭州不是取消綜合素質評價,而是把綜合素質評價從錄取時的關鍵變量,變成前置及格條件,即沒有通過綜合素質評價,則沒有資格參加后續招生錄取。

最近十年來,教育相關部門不斷縮減各種加分項目,截至目前絕大部分都廢止了,僅剩軍烈屬等極少項目。

綜合素質評價往往需要很多“防偽”手段:參加了某某活動,那就必須上傳照片、視頻,甚至第三方出具證明。同時,我們知道一些家長有很強大的能力,于是就把這些評價日?;?、過程化,以盡量增加作假難度。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2年7月11日,上海中考復旦初級中學考點,考生進入考場。 (視覺中國/圖)

日前媒體報道,杭州中考取消權重為5%的綜合素質評價“加分”,引來各方叫好。其實準確地講,杭州不是取消綜合素質評價,而是把綜合素質評價從錄取時的關鍵變量,變成前置及格條件,即沒有通過綜合素質評價,則沒有資格參加后續招生錄取。顯然,這一調整在普通人看來就是取消了。哪個學校敢讓孩子們沒有資格參加中考呢?綜合素質評價在中考錄取中的“實際價值”歸零了。

加分項目不斷縮減

中考“取消綜合素質加分”,讓我想起了一件事。2022年9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這十年高考改革取得的成績,其中一項受到高度關注的是“取消高考加分”相關政策。

顯然,社會公眾高度關心高考的公平公正問題。而加分政策的演變,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綜合素質評價與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改革的艱難。

加分政策,在我看來,就是中國式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1977年恢復高考,從不看分數直接回到只看分數,相關部門很清楚這種唯分數的錄取制度有所不足,對學生的評價不全面,于是在1983年出臺了保送生制度。在此基礎上,逐漸演化誕生了加分政策。既然僅看文化課分數不合理、不全面,那么就把你的特長、榮譽,以及涉及社會均衡問題的各種特殊身份,比如二級運動員、科技獎項、奧賽、見義勇為等等,通通折算為具體的加分,以增強評價的全面性。最初加分項目是疊加制,也就是說,一個考生可以有多項加分,這對高考成績的評價影響是比較大的。最高峰時,可加分的各種具體子項目多達三十余個。

按說這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