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大市”阜陽的形象翻身仗:“刻板印象” 能否打破?
“有時候就會出現一個情況,同樣一件事情,在別的地方發生不算個事,在阜陽發生就是大事,人家都盯著你?!?br />
平臺上線之后,阜陽市在2022年的信訪工作績效考核中,排名全省第三。此前,阜陽市這項工作已經連續3年排在全省倒數第一。
阜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白曉云:面對網民反映問題、表達訴求,曾經一度在基層出現兩個極端,一種是“鴕鳥心態”,“隨它去”,另一種是“對手思維”,“管死它”。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發自:安徽阜陽
責任編輯:錢昊平
通過阜陽市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平臺,該市潁州區麗豐一品小區幼兒園“民轉公”糾紛事件得以解決。
2023年春晚小品“《坑》式”問題,在安徽省阜陽市真實發生過。
2022年10月8日,阜陽市民王曉明路過該市界首路時,看到一個十字路口處的路面有破損。他拍照投訴到“阜務為民”小程序。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平臺將投訴轉交給潁泉區處理。但輾轉3個部門都沒有找到責任主體。最終,平臺“協調”城管局修復了破損路面。
解決問題的阜陽市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平臺,于2021年11月上線,是一個網上“1+8+N”矩陣平臺,即1個市級總平臺,主要是“阜務為民”系列微端和群圈,以及8個縣(市區)分平臺和城管、人社等涉民生行業分平臺,還將12345政務服務熱線、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等納入其中,全口徑受理阜陽市民和企業的投訴、求助及建議。
開通一年多來,平臺受理的反映件超過152萬件,比傳統的投訴渠道效率更高。反映人不認可辦理結果還可投訴至“不滿意”專區。上線運行以來,平臺收到的“不滿意”再投訴在1%左右。
對阜陽而言,這樣做還有一層深意——打一場形象翻身仗。
從本世紀初開始,多名市領導落馬、“大頭娃娃”毒奶粉事件、 “白宮”事件等負面輿情頻發,使阜陽這座人口過千萬的皖北城市的輿論形象一落千丈,成為媒體上的“輿情大市”“信訪重市”“網黑城市”。
經調研論證,阜陽市委宣傳部形成了“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提升阜陽輿論形象”的方案。此舉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外界對阜陽的印象,正待時間來檢驗。
路燈問題
2023年2月3日,阜陽市委網信辦副主任時春柳接到一個電話:網上群眾路線平臺收到一起市民投訴,搞不清楚應該由哪個部門負責。
事情的經過是,市民韓健2月1日外出辦事,路過合肥大道,看到天還沒黑路燈就全亮了。他隨手打開“阜務為民”小程序,上傳照片,將問題反映給平臺,要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亮燈時間,以節約公共用電。
平臺辦公地點位于阜陽市政府,辦公室由一間大會議室改造而來,4個工作組,十幾個工作人員日均要處理超過2000件市民和企業的投訴、咨詢、求助和建議。
收到韓健的投訴件后,按流程,要先由平臺的網絡平臺工作組登記,分類后直接轉交潁州區政府處理。
平臺工作人員楊靜文說,這本來是一件非常簡單的小事,“讓管理路燈的單位調整一下就好了,我們也沒想到實際處理起來這么復雜?!?/p>
路燈一般由屬地城管局管理,但屬地應該是誰?
被投訴的路燈位于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以下簡稱“阜合園區”),該園區2011年12月由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復成立,園區用地從阜陽市潁州區撥劃。
故此,潁州區的辦理意見是,潁州區與阜合園區互不統轄,建議轉阜陽市城管執法局辦理。
阜陽市城管執法局也認為該局與阜合園區互不統轄,路燈位于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