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佛海物傷其類的三人
文元模的案情不比周作人和王謨更嚴重,若未身故,想必也可重獲自由。一些沒有解京審判的華北要角則更幸運。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46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設立首都高等法院,負責審判漢奸案。9月,周佛海被押往南京受審,11月判處死刑,后于1947年3月獲蔣介石特赦,減為無期徒刑。從1947年元旦起,在老虎橋首都監獄等待執行或者免死的惴惴不安中,他又恢復了寫日記的習慣,借此剖白往事,表明心跡。2月5日,他寫道:“余來此不四月,同難者已死四人?!背职厣撬佬虉绦袠寷Q外,其他三人都是未及時獲準保外就醫而病故:“文元模、李紹唐、余晉龢均患病,高院故意為難,不許保出就醫,至垂危始允保,但出不三日,均即逝世。三人均高院殺之者,死非其罪也。文為我國有數物理學者,任教數十年。李為精通俄語俄事之外交官,戰前曾(任)中東鐵路督辦。余為有數之行政人才,戰前任北平、青島公安局長、廈門市長。均人才也?!?/p>
《申報》記者寄予同情的文元模。
《申報》記者寄予同情的文元模
周佛海物傷其類的三人,首先死去的是文元模。他原本是個兢兢業業的學者,東京帝大物理系畢業,長期在北師大教書,有多種學術譯著,從未涉足政治。北平淪陷后,日本扶植的華北偽政權于1938年組建“國立北京大學”,文元模被任命為理學院院長,就此落水。同年,東亞文化協議會成立,辦公地點在就在北大理學院內,成員多為中日知名學者,會長是華北偽政權的“教育部總長”湯爾和,文元模任理學部部長。1939年,他又兼任華北觀象臺臺長。華北政權與南京汪精衛政權合流后,文元模1943年2月出任“教育總署署長”,相當于原教育部次長。就職典禮上,他表示自己對行政完全是門外漢,“既無作官之才,更無作官之心”,只是在“教育督辦”蘇體仁一再勸說下不得不應命。三個月后,他即辭去了“署長”。1945年2月,他卻又當了教育督辦,同時也成為“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委,導致戰后名列“巨奸”。
1946年5月,以“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蔭泰為首的14名華北政權要犯乘專機從北平解往南京,文元模和另兩位當過教育督辦的周作人、王謨是其中的“文化漢奸”。在報道14人起解的《申報》記者筆下,幾個老牌政客的形象都是劣跡斑斑、丑態畢露,寒酸的“窮教書匠”文元模是唯一被直接寄予同情的,稱其“不幸失節,殊可惋惜”。6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