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獨立書店走過的“彎路”

開業那天,店里只來了兩位顧客,沒有買書,自然也沒有營業額。斜對面的花店送來了一束慶賀的鮮花,服裝店老板來逛了一圈,發現沒有他喜歡看的經濟學、成功學和雞湯類書籍,什么也沒有買。

高貴兵目前接到的問詢電話里,80%都在問有沒有教材教輔、詞典題庫。有些人也關心暢銷書,一天臨近下班,一位顧客走進來,問書店有沒有大冰的書,高貴兵說沒有。隔天,他在書店日記里寫“我們書店不賣大冰的書”。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李慕琰

“要吃飯,也要閱讀”作為書店的標語,被貼在墻上的顯眼處。 (受訪者供圖/圖)

2023年春節期間,“人間食糧”書店里的客人多了起來,平均每天能有十幾個人。這是難得的景象,更多時候,店主高貴兵只能在忙碌中等待。很多人在電話、微信里語氣激動,仿佛不來書店是一種遺憾,但很久過去,人還是沒出現,頂多也只是來逛一圈就走了。

不久前,還有人詢問他在書店的時間,約好下午帶朋友去看看,最后也沒有來。這種情況司空見慣,“剛開始失落感會很強烈,后來習慣了,也不期待了”。

2020年4月前后,高貴兵結束北漂,回到老家河北邯鄲開設了一家獨立書店。店名“人間食糧”取自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的同名散文集,他在《人間食糧》里寫道:“但愿本書教你關注你自身超過這本書,進而關注一切事物超過你自身?!备哔F兵深以為然。

書店正式開業是在2020年9月22日,秋分。開業當天,高貴兵在書店玻璃門前放了一張圓桌,桌上擺放著一本薩特的《存在與虛無》和一碗大米——提示著這家書店可能要長期面臨的兩大困境:存在與虛無,吃飯與閱讀。

“要吃飯,也要閱讀”作為書店的標語,被貼在墻上的顯眼處。在高貴兵心里,閱讀和生活不應該相距甚遠,“閱讀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是抽離生活的,它們至少要保持某種同頻”,而他開書店,至少要解決溫飽問題,“不會想得太漂浮,想要把它盡量地拉回到人間吧”。

解決溫飽并非易事。就在他開業的當年,根據《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2020年全國共有1573家書店關閉。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發布的《全國實體書店經營情況調研報告》(2022)顯示,在參與調查的994家實體書店中,34.71%的書店現金流已受影響,難以為繼;2021年全年營收100萬元以下的占比超過一半,2022年上半年營收50萬元以下的占比超56%,近一成書店無收入。

在近三年的開書店經歷中,高貴兵不時要面對“吃飯與閱讀”的困境。為了活下去,這家獨立書店不斷轉型,試過主賣新書、主賣二手書,甚至主賣庫存特價書。在他看來,這些盲人摸象的“彎路”并非白走,即使書店關門,他也度過了人生中最舒服的三年。

高貴兵從小在邯鄲的鄉村長大,高中時讀到海子的詩,開始從閱讀中尋找精神歸宿。 (受訪者供圖/圖)

兩只貓,二十箱書,辭職回家

2020年辭職開書店時,高貴兵周圍大多數人都不看好。父母覺得太過折騰,在北京上班拿個穩定的工資很好,為什么要改變呢?他們印象中沒有多少人愛讀書,更別說買書。熟悉書店行業的朋友根據自己的經驗,也說開書店很難掙錢,是個賠本的買賣。

當時高貴兵在一家書評媒體工作,他提出辭職,主編勸阻,那時還在疫情期間,不確定性太多,不是開書店的好時機,至少不是最優選擇。高貴兵動搖過,但轉念一想,疫情影響大,留在北京和回去都一樣。他還是選擇了辭職,和愛人,兩只貓,二十箱書,以及一些生活所需,一起回到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ma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