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消字筆寫借條賴債事件:信用值千金,珍惜愿意借你錢的朋友丨快評
“消字筆”的書寫字跡雖然會消失,但仍會留下筆尖壓痕、墨水成分等細節,技術手段仍能就書寫痕跡進行司法鑒定,成為法庭上的呈堂證供。而在司法實踐中,即便借條真如一些幸進之徒所愿那樣“消失”,轉賬記錄、取款記錄、消費記錄等細節仍有極大概率幫助出借人討回公道。
責任編輯:陳斌
日前,一則“借條變白紙”的新聞引發熱議。根據湖北房縣檢察院公布的案情,2018年3月,林某向朋友雷某借款12萬。林某拿出了事先備好的“消字筆”出具了借條,一小時后字跡消失、借條空空如也。雷某后多次向林某索要借款無果,不得不將其訴至法院。經法院調解,林某終于同意歸還欠款,兩人也達成諒解。
林某的這番“操作”不禁讓人聯想起史上用于傳遞情報的“消字筆”或“顯字液”:為了隱藏信息或是消滅憑據,博弈雙方都在拼命地掌控信息的所有權。但與這些頗具文學性的情節相比,林某的行為動機可鄙、手法粗糙,堪稱是“雞賊”的小聰明。
事實上,這已不是第一起“消字筆寫借條”的新聞事件。2016年的“紹興茹某案”、2020年的“南京李某案”都出現過幾乎雷同的案情:借款人開具的借條頃刻之間便“煙消云散”,陷入“無憑無據”的窘境,只能以費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