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第二大腦”,會不會影響我們的智力發展?
涂子沛認為,未來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類,但懂得使用腦機協作的“智能增強人”將淘汰普通人。高層次的、專業化的腦機協作是人類升級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劉小磊
美國的家居公司Lowes和技術公司弗吉尼亞技術合作,發明了一種機器人服裝exosuit。工人穿上后,可借力機械臂搬運更重的東西。
ChatGPT自從2022年底問世,就一直在朋友圈“霸屏”。到目前為止,中文世界相關的著作,最為接近的就是大數據專家涂子沛的《第二大腦》。我跟作者開玩笑,怎么你寫什么,什么就成為風口?他如果急功近利一點,可以把ChatGPT寫在書名里,但我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妥:微軟、谷歌等諸多業內大廠,都在緊急投資在這個領域。這個領域各路英雄都在奔赴,江湖上腥風血雨。最后誰執牛耳,眼下還不好說。一年后,不知還會不會有人在談ChatGPT。
這本2023年初新出的圖書,有超出某個熱門現象的視野。它說到了數字時代的記憶與遺忘,但最終卻是引申到了一個人精神遺產的家族傳承。書中說的第二大腦,是指一個人可以“外掛”的數字大腦,包括數據庫,如作者常用的 Logseq。從這本書上看,作者好像從“大數據”的領域里,走到了個人“小數據”和量化生活的領域,更側重個人成效了。
技術的外掛,會給我們方方面面的能力巨大的推進、增強、拓展。美國的家居公司Lowes和技術公司弗吉尼亞技術合作,發明了一種機器人服裝exosuit。工人穿上后,可借力機械臂搬運更重的東西,普通人也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樣,這樣也可避開人身傷害,延緩疲憊。
記憶力也是這樣。人腦的記憶有限,負荷也有限。技術無限延伸了記憶的職能。如馬歇爾·麥克盧漢說的那樣,媒體和技術是人的延伸。望遠鏡延伸了眼睛,汽車延伸了雙腿,電燈延伸了日光。而第二大腦則延伸了記憶。
遺忘是我們的一大苦惱。但如作者祖父說的那樣:“手勤免腦記。”一些低端的認知職能需要卸載。如今技術發達,博聞強記就不再是牛人的標配了。
人腦外掛的概念并不陌生?!度粘J挛锏脑O計》中,著名設計專家唐·諾曼(Don Norman)從設計的角度出發,提出了認知分布論(distributed cognition),認為部分知識要放在人腦里(knowledge in the head), 一些知識要放在外部世界(knowledge in the world)。良好的設計,讓人不用去想,也知道下一步怎么做。這就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