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雜文家陳澤群

陳老師這個溫情的人,晚年終于得到了好報:有愛他的學生、文友和讀者,還有老家廣西來的愛慕他人品和文品的退休校長劉威莉,與他一起生活,幫他結束了每天煮三碗面的老鰥夫日子,牽手走完了年老多病的最后十多年。

責任編輯:馬莉

當我確定用這個題目時,心情是復雜的。應當承認陳澤群先生作為網絡傳播興起之前的一個雜文家,他發表的作品及其影響力主要是在湖北武漢地區,但是,正如我們南方日報的首任社長、人民出版社原總編輯、雜文家嚴秀(曾彥修),在讀了陳澤群的作品后所說:“澤群同志的雜文在全國都是數得上的佳作”。那是1980年代,嚴秀與牧惠兩位雜文界的前輩為湖南文藝社合編《當代雜文選粹》叢書,甘做副手的牧惠先生廣泛征稿篩選,將陳澤群特別推薦給嚴秀,于是陳澤群以“地方作者”得以“登籍”選萃系列。二人隨后主編的《中國新文藝大系雜文卷》共收入陳澤群7篇雜文,可謂青眼有加。而在我心中,說“武漢雜文家陳澤群”,是以陳澤群為武漢的“地望”(相當于今日之所謂文化“地標”;恰如稱張之洞為“張南皮”,李鴻章為“李合肥”,皆以稱“郡望”表敬)的。事實上,陳澤群先生于去年9月2日病逝后,武漢地區的省市媒體同聲哀悼,《武漢晚報》以“湖北雜文第一人”為題報道訃聞;11月《長江日報》以《誰與斯人慷慨同》為題報道了當地文學界、新聞界召開的陳澤群追思會發言。

對我來說,陳澤群不僅是文學評論的對象,更是一分情感所系。劉洪波在《紀念雜文家陳澤群先生》的文章里說,“城市是很多人構成的總體,但對于生活在他處的人,一座城市是存在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