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齊天大圣和小妖怪,竟然是殊途同歸?

最近跟著女兒看了一部動畫片,叫《小妖怪的夏天》。明明是一只小小的豬妖,卻已經是豬家族三代才出一個的人才,他跟著浪浪山的大王打工。大王得知五天之后唐僧師徒要經過這里,就布置手下的小妖怪活捉唐僧,想吃唐僧肉,要長生不老。大王還慷慨地給小妖怪們畫下一個餅,說表現有功的可以喝到一勺唐僧肉湯。

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

為了完成活捉唐僧的KPI,小豬妖領到了一個又一個艱巨的任務:為了做弓箭,拔光了小烏鴉精的毛;為了把陳年老鍋刷干凈,熊教頭把小豬妖當作鋼絲球,用力刷鍋,直到把他刷禿了……

小豬妖回家看媽媽,想離開浪浪山,出去闖一闖。但是媽媽告訴他,你要跟著大王好好干,早日修煉成精,出妖頭地。小豬妖只好故作堅強地嘴硬,說我特別受大王的重視,事情多到做都做不完。媽媽又告訴他,你也不要太拼了,看看你,怎么禿成這樣,不要太累了,別不愛喝水,一個妖在外面也沒妖照顧……

看到這里,可能每個打工人都會有共鳴,耳邊響起那首連10后都會唱的歌:“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今天搬磚你不狠,明天地位就不夠穩?!惫适碌阶詈?,小豬妖因為心存善意,提醒唐僧師徒有陷阱,被孫悟空將計就計,滅了一群妖怪,獨救了小豬妖。不知道為什么,看到這里我有點悲傷,原來大圣和小妖最后殊途同歸。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西游記》真是再熟悉不過了。如果《西游記》是風景,那么《小妖怪的夏天》就是看風景的人??达L景的人會講,大圣有大圣的精彩,小妖有小妖的生活。

在《西游記》中,看到生活的現實

在四大名著里,《西游記》是最特別的。它的故事設定很游戲化,一個傻乎乎的和尚,帶著一只猴、一頭豬、一只水怪,還有一匹馬,要去拯救人類。而事實上,人類是不需要拯救的。這就是《西游記》的有趣,它生生地造出來一個幻想的空間,在里面寫了一堆光怪陸離的遭遇。而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偏偏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現實。

你看《西游記》里,孫悟空很精彩,也很可憐。本來這猴子是無法無天的,很快活,可是偏偏被哄著騙著戴上金箍,跟著一個師父去西天取經。這就像一個有野氣的孩子慢慢地長大,然后被教育說,你一定要走正道,金光大道鋪在那兒,你不走都不行。我小時候看《西游記》一直不服氣,覺得孫悟空自從戴上金箍去取經以后,武力值就降得很低,誰也打不過了,遇見任何一個妖怪都得去搬個菩薩來作救兵。

《西游記》中有一回,寫到六耳獼猴假扮孫悟空,誰都分辨不出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后來官司一直打到如來佛祖面前,如來佛祖就認出了六耳獼猴的真身,然后把他打死了。小時候只覺得寫得好有趣,還是如來佛祖厲害,現在再看就有點心驚肉跳:如來佛祖果然是厲害,我堅信當時被打死的并不是六耳獼猴,而是真正的孫大圣。所以才會出現,后來取經路上那個誰也打不過的孫悟空。

我這么說當然是想入非非,而不是在解讀《西游記》。但《西游記》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和其他三部小說都不一樣,它的主題就是游戲精神。就像魯迅先生講的,《西游記》本來就是一部游戲性的小說。

記得錢鍾書先生特別愛《西游記》,常常沒事了就隨意地反復翻看,讀到有意思的地方就會哈哈大笑。這就是《西游記》的好,它充滿各種各樣的奇趣,里面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可以用任何方法解釋,讓你腦洞大開。書里面從神佛到妖魔鬼怪都形象鮮明,個個都有可愛的地方,也個個都有可笑的地方。比如孫悟空的精彩,就是徹底的無拘無束,這樣的人只可能出現在神話故事里。奇怪的是,人就是會對這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格外向往。

復旦大學駱玉明教授寫過一本書,叫作《游金夢》,里面就講孫悟空似乎對一切都不害怕,一切都可以做得到,但是他在如來佛面前發現了自己的微不足道,他無論如何都飛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我們在世界上那么張揚,那么熱鬧,以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最后大概就是撒了一泡尿,還不知道能不能留下一絲臊氣,這就是莫大的諷刺。

孫悟空是一個被贊美的人,也是被諷刺的人物,這就是《西游記》的精神,它存在著兩個平行世界,一個是屬于神佛的系統,一個是妖魔的系統,我們可以把前者看作秩序的力量,把后者看作破壞的力量。這里就牽扯到一個選擇:如果你知道結局是個悲劇,還會不會那么堅定地一去不回頭?

有一段精彩的對話?!按笫?,此去何為?”“踏破南天門,打碎凌霄寶殿?!薄澳侨粢蝗ゲ换啬??”“那便一去不回!”這段話不是出自《西游記》,而是出自《悟空傳》,它跟《西游記》是完全相應的。我們看到一個潑猴,在反對中尋找他的存在、他的快樂,最終被毀滅??墒撬玫搅耸裁茨??就是好玩,這就是《西游記》的精彩,它讓游戲跟哲理全然相應。

現在再讀這段話,我會發現宿命感背后的游戲精神。在這只猴子還叫做齊天大圣的時候,他的確教會了中國人如何看待冒險,就如同孩子們身上的野性,如同年輕時代的“在路上”,那種瘋狂得幾乎要玉石俱焚的信心,推著一個人去冒很多你想也不敢想的風險。

等到了一定年齡,你就會發現自己是做不成孫悟空的。齊天大圣不需要戀愛,沒有孩子,他不用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那些特別有人味的給我們注入力量、愛和目標的東西,齊天大圣不需要經歷,這就是妖怪和凡人不同的地方。

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

說實話,當看到齊天大圣戴起了金箍,我是非常沮喪的——拿著金箍棒沖上凌霄寶殿要打碎一切的孫大圣,竟然也是易碎品??墒?,他的好也在于他的易碎。

在禪宗的全盛時期,有一群大和尚,個個都像齊天大圣一樣,激烈,響亮。有一位“半點不善良”的曹山本寂,別人來問他,我現在生了病,能不能請師者來幫我治療一下?曹山本寂啪的一聲說:不醫,不治。人家再問他:為什么不醫?他說: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這口氣有多嚇人,可是禪宗經典《碧巖錄》里說得很明白:“須是英靈底漢,有殺人不眨眼的手腳,方可立地成佛?!本o接著又來一句:“一劍當頭,橫尸萬里?!蹦憧纯催@殺氣,和孫悟空完全相應。剛開始這個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猴,他是要反抗天道,殺盡世間的不平,他是有股憤怒之氣的。后來他一路前往西天取經,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注定是一路西行,有一天要撒手而去,那要斬殺的是什么呢?就是這一生所有的執念。

禪宗里有四個字,說“殺盡始安”,就是講怎樣才能夠清爽,才能立地成佛——不僅惡的要殺掉,心魔要殺掉,即便是對的善的,也都應該殺得干干凈凈,這樣才能夠得大自在。孫悟空自在嗎?從他戴上金箍的那天起,好像就一語成讖。他說一去不回,那個上天入地、自由快樂的齊天大圣,真的一去不回了。

這恰恰是《西游記》最用心的地方,很令人感動。如果它的作者確定是吳承恩,那我確定吳承恩是一個決定論者,在他所創造出的游戲世界里,會有一個高于一切的意志,也許是天道,也許是神佛,但它是一種人類無法控制的力量。無論齊天大圣或者是小妖怪,其實都被這種力量所決定著,就像是遙遠的地方,有只看不見的手在奏響一支神秘的樂曲,所有的生命都在其中翩翩起舞,我們無從得知那只手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安排整個世界。

有人曾經去問愛因斯坦是否信仰上帝,他回答:“我不能設想這樣一個人格化的上帝,他竟會直接干預人的活動,或是對自己的造物進行審判。我信仰斯賓諾莎的那個在事物的和諧有序中顯示出來的上帝,而不信仰那個同人類的命運和行為有牽連的上帝?!?/p>

愛因斯坦這段話講得很禪宗。禪宗就是肯定天地萬物有成全,也有毀壞,它接引強者,不接引弱者。你若是強者,那么你就來;你若是弱者,那么就接受毀壞和消亡。

孫悟空手持一根金箍棒,打得天翻地覆,這就是人心中難以實現的渴望。人總是不樂于被規定在秩序下生存,希望獲得更多的自在,獲得一個更快樂的世界。所以我們看到美猴王身披金甲,打上南天門,就會覺得熱血沸騰,看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就會覺得心有無奈,這就是人生的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真相,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

在游戲世界中,重新活出一個人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齊天大圣的夢想,最后卻活成了《小妖怪的夏天》,這才是《西游記》了不起的地方,它讓我們不會被釘死在一個目標當中。即便在浪浪山里打工,覺得世界那么大,可你怎么也走不出這座山,也要知道有一個能夠打碎凌霄殿的孫大圣存在,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自在的人。從這個角度來看,《西游記》真的是不可替代的。一個來歷不明的猴子,成了多少代人的夢想。

有一次在清邁的半山上吃燒烤,看見夕陽撲通掉進了村子里,旁邊的鄰居爸爸晃了晃手里的烤串,說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所有人就笑起來。10后的孩子會唱《Only you》,還用筷子敲著碗碟,噔噔噔噔噔噔噔噔。不用解釋,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西游記》。也就在那一天,我意識到《西游記》的關鍵詞在于“游”。每個在現實中掙扎的人,都希望存在一個平行世界,就像《阿凡達》里面的地球人和納美人。身體殘疾的上校,一覺醒來可以生活在潘多拉星球的叢林中,盡情地奔跑跳躍,重新活出一個人生。

不管是日常的生活,還是神話的世界,都有令人失望的部分。如果有一點點游戲的精神,允許一切發生,保持對于未來的樂觀,這也是一種智慧,它總會提供一種不滅的英雄夢想,讓浪浪山里的小豬妖,也堅信自己能夠走到喜歡的生活里面去。

網絡編輯:kuangyx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