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藤?;?68萬,回國月薪1.2萬:留學是“洋科舉”還是“純消費”?丨快評
家境優裕的學生自然可以有更大的選擇余地,心無旁騖地選擇那些“不掙錢”“不實用”的人文藝術社科專業,職業規劃也有較大的容錯率,完全可以從容地選擇“間隔年”乃至“詩與遠方”,“大不了回來繼承家產”;而對普通中產家庭而言,恐怕就要算好投資回報的模型,優先選擇“造船、航海、商業”這種回報率穩定的專業/職業,謹慎考慮“繪畫、詩歌、音樂”這類風險高的方向。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一則“花268萬留學8年,回國月薪1萬2四年沒漲”的新聞引發熱議。一位“海歸”博主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藤校高開低走,30歲一事無成”的人生經歷,“沒想到火了”。根據這位建筑師博主的自述,她供職的地產公司業績不好,薪資水平又回到了四年前剛回國時的12000元。
回顧八年留學一共268萬元的支出,博主頗有“人生loser”的痛感,不禁追問,“就讀名校,真的意味著此后人生順風順水、衣食無憂嗎?”有網友幫博主算了一本賬:以她現在的薪資水平,需要不吃不喝18年才能把這268萬“掙回來”。這種算法沒有考慮利率(折現率),本身是低估的,因為過去的268萬元與將來的268萬元不是一回事。
考慮當下就業市場的薪資水平,很多海歸的薪資期待只能無奈落空。這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