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現疫情怎么辦?全國人大代表張全收建議村醫入編
“農民看個病動輒去縣城、到省城、進京城。村級衛生室建設標準低,特別是村醫的身份首先還是農民,還要從事農業生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就是空談?!?br />
“目前相關部門對鄉村醫療機構的監管大多是這個藥不能開、那個病不能看、什么診療手段不能用。而指導基層醫生怎么診治、如何檢查、科學用藥等服務提供得較少?!?br />
“正常年份,現有的鄉村醫療體系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一旦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就非常突出了,特別是在偏遠農村,短板更加明顯?!?/blockquote>責任編輯:譚暢
2023年1月12日,安徽淮南,壽縣堰口鎮江黃村村醫陳繼武為村里老年人輸液。
全村2600多口人,只有1個村醫——河南省上蔡縣朱里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是他所在的鄉村需要面對的醫療現狀。
張全收農民出身,人稱“農民工司令”。2022年年末,新冠疫情席卷鄉村,部分農村地區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令他憂心。2023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再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張全收準備了一份強化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建議。
在他看來,目前農村醫療機構設置不規范,農民難以在家門口享受全面醫療服務;政府投入不足,人才、資源流失嚴重;其監管模式也不科學。
“村醫的身份首先還是農民,還要從事農業生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就是空談?!贬槍ι鲜銮闆r,張全收建議,將村衛生室(所)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納入編制預算,像教師進修一樣加強鄉村醫療人員的業務培訓。除此之外,他還提到,要大力發展縣鄉村三級醫療一體化聯動幫扶機制,真正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相對完善的醫療服務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張全收(右)。
“農民看病還是難在缺醫少藥”
南方周末: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關注鄉村醫療問題的?
張全收: 我本身就是農民,也是農村黨支部書記,對農村基本情況非常熟悉,所以我一直都在關注鄉村醫療問題。
因為關注,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