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勸青年棄“央國政”:說教不如身教,誰來講道理也重要丨快評
官員的說教,而不是身教,顯然無法鼓勵年輕人從事生產性努力。要想鼓勵年輕人追求“美好挑戰”,需要完善一套足以使得生產性努力獲得最大化收益的經濟制度。而在現實中,增強勞資雙方的自由選擇權與契約制定權,放寬過度管制、不當管制,提高公共治理水平,改進營商環境質量,都可以構成對生產性努力的有效激勵。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上海市政協委員倪閩景在受訪時表示,“要鼓勵大學生不要滿腦子央國政(央企、國企、公務員),也要想到我們現在有廣闊市場。你去做一個有價值的小的科創企業,將來可能成為獨角獸,既對社會做貢獻,也會給自己帶來非常美好的有挑戰的人生?!?/p>
倪閩景此言一出,輿論場上多報以“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負面評價。原因很簡單,他沒有做到“身正令從”。
倪委員官居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可謂是貨真價實的“央國政”人員,本就身居廟堂之上的倪委員卻來反對年輕人進入“央國政”,他的言傳很自然就敗給了身教。一些人解讀為:這番表態與其說是鼓勵年輕人尋求廣闊市場的發展空間,倒不如說更像是“勸誡”年輕人別來占用“央國政”的資源與機會。
聯系到倪委員曾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