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35歲門檻成企業效仿“借口”,全國政協委員呂國泉呼吁破除大齡歧視

“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使得一些人不敢輕易結婚,結婚也不敢生孩子,因為他們不知道過了35歲之后,會有什么樣的崗位等著他們?!?br />
“互聯網這種很年輕的行業認為勞動者過了35歲,知識相對老化,為了保持競爭力會選擇淘汰掉他們。但從工會視角看,企業這種做法是片面、短視的?!?br />
“一些機關單位不錄取超過35歲的人,也會導致企業效仿?,F在有些省份將部分公務員崗位的年齡延伸到40歲,這是一個很好的社會信號?!?/blockquote>

責任編輯:譚暢

(視覺中國/圖)

“‘35歲+’群體(中高齡勞動者)面臨著求職難、流動難、晉升難、再就業難等現實問題。當前,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退,老齡化日益嚴峻,延遲退休即將落地,‘35歲職場門檻’與社會發展趨勢背道而馳,極易造成就業市場惡性內卷,就業市場人才浪費與斷層,增加勞動者焦慮,引發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比珖f委員、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呂國泉在他的提案中寫道。

一年前,呂國泉收到一封署名“大齡青年”的聯名信,反映了渴望打破“35歲職場門檻”的訴求。全國總工會2022年一項全國性調查也顯示,35-39歲年齡組職工中有54.1%擔心失業,70.7%擔心技能過時,94.8%感覺有壓力,均是各年齡組中比例最高的。

2023年全國兩會上,呂國泉準備了一份呼吁建設中高齡勞動者友好社會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議,探索放開公務員考試35周歲限制;探索建立錄用中高齡勞動者激勵機制,對聘任一定比例中高齡勞動者的用人單位給予一定補貼;鼓勵中年人才返鄉建設,支持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出臺“倦鳥歸巢”人才回流計劃等。

呂國泉對南方周末表示,35歲以上勞動者的社會閱歷、責任感、經驗可以彌補他們年齡上的相對劣勢,社會和用人單位應該循序漸進打破年齡限制,而機關事業單位應該發揮帶頭作用。

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制約勞動者

南方周末:你是怎么關注到中高齡勞動者就業問題的?

呂國泉:去年我是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在2022年兩會之前收到了一封署名“大齡青年”的聯名信,他們希望我在兩會期間表達對打破職場“35歲現象”的訴求。作為一個工會工作者,我們一直關注職工的就業問題,尤其是那些年齡偏大的群體、農民工群體等在就業市場上相對弱勢的人。但是這些署名“大齡青年”的人反映的都是35歲左右勞動者的就業問題。35歲應該是正當年的年齡,他們好像是提前15年表現出了就業困惑。從我個人角度講,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