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對話泉州市市長蔡戰勝:“網紅城市”的民營經濟和文旅經濟
在泉州,民營經濟貢獻了72%的稅收、83%的GDP、90%的技術創新成果、92%的城鎮就業、97%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占比在全國24個萬億GDP城市中最高。
“民營經濟是泉州發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優勢所在,也是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希望所在?!?br />
2021年泉州申遺成功。在此基礎上,泉州正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努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
責任編輯:吳筱羽
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長蔡戰勝。
作為“晉江經驗”的誕生地,“愛拼才會贏”的福建省泉州市是中國民營經濟最早發源地之一,也是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在泉州,民營經濟貢獻了72%的稅收、83%的GDP、90%的技術創新成果、92%的城鎮就業、97%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占比在全國24個萬億GDP城市中最高。
2022年,泉州市GDP達1.21萬億元,在全國萬億城市GDP排行榜上,排名19。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泉州在保障民營經濟發展、招商引資、打造文旅經濟等方面均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泉州市市長蔡戰勝是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書面采訪中,他對民營經濟的重要性感受頗深:“民營經濟是泉州發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優勢所在,也是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希望所在?!?/p>
民營經濟之都的“一號工程”
南方周末:民營經濟在泉州的地位和作用都極其特殊,對于保障民營經濟的發展,泉州最優先考慮的是哪項工作?
蔡戰勝: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七下晉江”專題調研,2002年親自總結提出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為主要內涵的“晉江經驗”,成為泉州民營經濟砥礪前行的指路燈塔。
從總量貢獻看,全國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在泉州則是“七八九九九”。
我們最優先考慮的,是加強黨對民營經濟的引導,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南方周末:除了優化營商環境,泉州還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做了哪些保障?
蔡戰勝:民營經濟是泉州一張“金字招牌”。黨的二十大重申“兩個毫不動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都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泉州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泉州社會各界都對此倍感振奮,來自泉州的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