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華創新藥物中國總裁張穎:“如何讓創新藥下沉縣域市場,國家和藥企都面臨挑戰”
當下中國藥企的創新還是在研發速度上的變革,在同一賽道里力求能夠做得更好一些,而我預估,未來中國醫藥的創新將不再僅僅是說me better,而會是me first。
最近一年里,確實有許多公司對自己的管線做了一些調整,包括諾華在內??偠灾?,縮減管線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聚焦。
中國幅員廣闊,有14億人口,城鄉差距大,二三線城市和縣域及農村地區差距很大。我認為如何能夠讓創新藥更好地下沉到這些區域,是國家和藥企都面臨的挑戰。
責任編輯:曹海東
諾華創新藥物中國總裁張穎。
2022年,《財富》雜志發布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榜單,醫藥行業共有11位女性上榜,諾華創新藥物中國總裁張穎是其中之一。
成為一家大型跨國藥企的中國區掌門人之前, 張穎曾在美國、意大利、波蘭等多個歐美國家有過工作經歷。2017年,她從諾華波蘭分部回到中國,恰逢中國醫藥改革經歷重大轉折。
“那個夏天,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有新的文件出來”,張穎回憶著那段風起云涌的歲月,由于臨床急需的迫切性,整個中國社會自上而下涌動著對創新藥的熱望。作為中國醫藥改革的親歷者和重要參與者,她多次感慨創新藥“趕上了政策紅利”。
張穎介紹,自1987年以來,諾華總計有近100個創新藥及新適應癥在中國獲批,其中有約40個是在2015-2022年期間獲批的,充分顯示了新藥審批速度的加快。
政策紅利之下,創新藥行業迎來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陷入“行業內卷”。2023年初,包括諾華在內的一批跨國制藥企業,紛紛宣布縮減其創新藥物研發管線,優化布局,聚焦自身優勢項目時,仍有不少國內的初創企業擁擠在一些熱門賽道上“拼速度”。
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訪問時,張穎認為中國的創新藥行業應將視野放大到全球,不僅要做出“me too、me better”的同類創新藥,還應力爭研發出“first-in-class”的原始創新藥。
讓產品線從成熟產品為王,轉到切實關注創新藥
南方周末:你曾在多個歐美國家工作過,多年海外工作經歷對你后來掌管諾華中國有哪些幫助?
張穎:我在美國、意大利、波蘭都有過工作經歷。不同的國家和市場,讓我不僅能夠融入和了解當地的文化,同時也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的業務模式。
尤其是在波蘭任總經理,負責市場開拓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在歐洲市場,醫保作為國家的買方,如何和藥企一起來達成協作和合作的關系,作為支付方的國家面臨的痛點是什么。而中國的醫保(改革)是2017年重啟的,2015-2017年的海外工作經歷,讓我在回到中國時,能夠充分意識到創新藥尤其是藥物可及性的重要性,了解了如何讓多方在整個生態圈里面聯手合作,最終把更多創新引入中國。
舉個例子,在波蘭,我們一款最重要的產品在醫保方面面臨一些挑戰,我主動寫信給波蘭的衛生部長,從而有機會同他進行一次面談,探討怎么能夠最后讓病人獲益。
波蘭的患者組織比較發達,我也有幸和患者組織的一位領導者有過溝通,這位患者組織領導者幾乎失明,但是她每天都精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