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陸銘:解決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有利于中國經濟長遠發展?
陸銘也給出了具體建議,第一項就是盡快修改義務教育法,將第十二條中的“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改為“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居住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城市流動人口和隨遷子女數量本身是由當地產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決定的。各類群體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綜合判斷在城市持續就業居住的成本以及改善子女教育之間的成本和收益?!?br />
“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除了是一個教育問題外,實際上還有更加長遠的中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意義?!?/blockquote>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9年1月,廣州番禺,為了讓身邊的流動兒童放學后有地方托管,幾位媽媽成立了社區公益服務中心。圖為中心的小閣樓提供的圖書。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在2023年全國兩會帶來了三項提案:加快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平臺經濟發展和隨遷子女就地入學。其中,隨遷子女就地入學的提案引發輿論熱議。
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流動人口規??偭窟_到3.76億。據《2020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年,中國0-18周歲流動兒童規模達到7109萬人,占中國兒童總量的23.88%,是2010年流動兒童規模的兩倍。
陸銘在《關于大力促進流動人口子女在父母所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提案中也給出了具體建議,第一項就是盡快修改義務教育法,將第十二條中的“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改為“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居住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如若將“戶籍所在地”改為“居住所在地”,這意味著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就近入學將更為便利。
此外,陸銘的具體建議還有加大教育財政投入、督促人口流入地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確保中小學教育逐步覆蓋外來人口的隨遷子女、修改完善有關地方政府義務教育公辦入學比例的考核機制、逐步擴大12年教育的普及率。
重點是提高農村戶籍兒童受教育年限和質量
南方周末:你今年的三個提案幾乎都與流動人口有關,這是源于你二十多年來對城市化、區域經濟的研究嗎?
陸銘:是的。我在研究城市化、區域經濟過程中自然就關注到人口流動問題,以及他們在流動過程當中所面臨的問題。中國當前已經明顯出現一部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