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特色、捏造風情:別把游客當傻瓜整

厭倦了山寨金字塔、縮微埃菲爾、散裝民族特色和山寨歐陸風情的中國游客選擇了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本和韓國,去漢城體驗大明,去奈良尋找盛唐,去“他者”那里尋找自我的文化根性。這足以引起旅游從業者的深思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隨著新冠“乙類乙管”,從春節前夕開始,多個產業迎來全面回暖,其中復蘇最快的無疑是旅游業。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國內旅游收入預計達到約4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5%,恢復至2019年水平的71%。各地旅游從業者也摩拳擦掌,開始了新一輪的推廣工作,試圖把握機會,抓住這一波“后防疫紅利”,然而表現出來的問題也不少。

首先是營銷同質化。當短視頻APP席卷整個社會的時候,也無形中改變了許多行業的游戲規則,而旅游業無疑是受其影響最深的行業,借助網絡時代和短視頻平臺“爆火”并成功的旅游營銷案例很快就變成了行業范本,并成為爭相模仿的對象。

文旅局長必親自直播出鏡推介景點和旅游項目,“帶貨”地方土特產,景點必按“網紅打卡地”的標準建設,地方美食必須有“美食探店”……這些所謂的“成功模式”被不同地方一遍又一遍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