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座談 規范腫瘤基因檢測行業發展 多方共促提升患者可及

近年來,隨著腫瘤患者對腫瘤基因檢測的需求不斷上升,相關行業得以迅速發展。目前,一些腫瘤患者對靶向用藥前使用基因檢測還存在諸多顧慮,對基因檢測的認知有待更科學的指導,基因檢測行業發展亟待進一步規范管理。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李為民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李為民提出,希望借助政策的力量,推動腫瘤基因檢測行業規范健康發展。通過廣泛的科普教育,不斷提升患者的腫瘤基因檢測意識。同時,推動基因檢測規范可及還需要多層次保障的共同發力,助力基因檢測可負擔性提升,減輕患者疾病負擔。

為推動腫瘤基因檢測行業規范化發展,提升患者可及,助力更多臨床腫瘤患者獲益,由媒體主辦的2023年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座談——“推動基因檢測規范可及 助力精準診療患者獲益”專場座談近日在京舉行,多位業內專家建言:要通過政府相關部門、醫療機構及企業等多方共同發力,推動腫瘤基因檢測規范化管理,為腫瘤患者提供更高質量、高性價比、標準化的腫瘤基因檢測服務。

浙江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李雯

“腫瘤基因檢測是癌癥治療的‘指南針’,明確突變基因的狀態是個體化精準診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腫瘤基因檢測,可以明確腫瘤患者基因突變的靶點,進而有針對性地對患者使用靶向藥物,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闭憬髮W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李雯認為,實現腫瘤基因檢測規范化管理,需要研究單位、企業、政府主管部門等多方主體合作。同時,在國家層面,需要加大對腫瘤基因檢測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要將上游的基礎研究、中游的產品開發以及下游產品的審批監管進行一條龍式打通,共同推動腫瘤基因檢測規范化管理,使患者獲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腫瘤一科主任劉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腫瘤一科主任劉喆認為,基因檢測對于腫瘤臨床診療的必要性不容忽視,臨床需進一步提高患者腫瘤基因檢測的認知水平,推動腫瘤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更多應用?!澳壳?,大部分醫院通過引入第三方平臺來開展基因檢測。從權威性、專業性、性價比等方面綜合考量,這種模式比較適合發展中國家?!眲凑f,醫院病理科不僅有大量病理組織標本,還有非常多的專業人才,將第三方平臺引入病理科,能夠更好地把握質控。對此,他呼吁相關部門要考慮目前腫瘤基因檢測領域的實際需求,盡快實現第三方檢測平臺落戶到醫院,從而推動腫瘤基因檢測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卓越訪問教授趙琨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卓越訪問教授趙琨提出,相比于一般診斷,腫瘤基因檢測是要求更為精準的診斷技術,因此從原材料到生產使用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可監測、可追溯。對于生產研發單位來說,需要更為嚴苛地開展腫瘤基因檢測相關臨床試驗,從安全性、有效性、靈敏度、特異度等方面做好驗證。在生產工序上要有嚴格的生產質量監控標準體系,并建立追溯系統。

“同時,腫瘤基因檢測定價不一,患者疾病負擔較重。因此,亟需政府、醫療機構、企業多方通過多層次醫療保障共同發力,為腫瘤患者提供更高質量、高性價比、標準化的腫瘤基因檢測服務,讓廣大患者都用得起、用得放心。此外,要推動腫瘤基因檢測相關的器械、試劑盒等通過以量換價、帶量集采的方式,進一步降低腫瘤基因檢測的市場價格,提升患者的可負擔性,真正地提升腫瘤基因檢測患者可及?!壁w琨說。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醫療保險服務處處長、北京市衛生經濟學會醫保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冷家驊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醫療保險服務處處長、北京市衛生經濟學會醫保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冷家驊認為,醫生是檢測的“開單人”和“應用人”,應突出醫生的主導責任。醫療機構應根據基因檢測的需求,結合自身場地、設施、人力、資源等具體情況對基因檢測進行管理。相關企業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患者提供包括慈善援助、金融支付方案等多種幫助。希望政府可以針對有支付困難的患者,通過增加基金投入的方式提升檢測的可負擔性。同時,政府應支持、培育相關產業的發展,鼓勵產業進行技術迭代,不斷提升基因檢測的靈敏度、特異性,降低檢測成本。

網絡編輯:kuangyx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